将车联网随身装入口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网络 林晓舟 2019-06-24 16:28  阅读量:15321   

  在过去的5-10年间,整个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车联网便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记得前瞻产业研究院曾发布过一份《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车联网渗透率还仅为9.3%,尚不足一成。

  不过同样据该报告预计,到2020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就将突破500亿元,全球车联网领域市场容量则将达到千亿美元。

  就像移动手机的出现淘汰了传呼机,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打电话;智能手机的出现,则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一样,如今汽车通过高速、安全的移动通信技术同样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么随着5G技术的落地布局,车联网势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也成为了各大主机厂研发和思考的新方向。

  其中,新宝骏便看到了这样的趋势和机遇,希望通过新一代智能网联科技的应用,率先吹响品牌重构和破局的号角。

  在今年上海车展前夕的新宝骏之夜上,新宝骏就提出要通过与众多行业大咖合作,共同建设智能网联的生态链,为消费者创造出行新生活。并且要将“智能网联”和“发动机”一样,作为标配渗透到其旗下所有产品中。

  其实当时“达车汇”就在想,目前各大主机厂的车联网系统虽然噱头都很足,但实则大同小异,或者说还远远不如智能手机那样方便、智能。那我们理想中的车联网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p#分页标题#e#

  好在,新宝骏并没有让人们等得太久。6月21日,新宝骏便联合国内智能汽车与车联网公司博泰集团发布了一款全新的随身车联网产品——擎Mobile。

  什么是“擎Mobile”

  如今随着像上汽的“你好 斑马”、长安的“InCall”以及吉利的“GKUI”的广泛应用,消费者对于车联网系统已经不再陌生。

  不过这些车联网技术全都需要借助车机为载体而运行,功能也大都集中在语音功能、导航、娱乐及辅助驾驶等基础功能。正因如此,消费者与车联网的接触时间也基本局限于每天用车的两小时内。

  为此,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沈阳提出了“为何车联网不能从2小时变成24小时”的大胆设想。

  而博泰创始人应宜伦在也发布会现场表示,擎Mobile不同于传统车联网,它用手机的算力替代了汽车自己的处理运算能力,通过将博泰OS云装到用户的手机上,并在手机上把OS云账号打通,让手机的算力和用户操作手机的习惯直接转移进新宝骏车内。

  也就是说,擎Mobile利用了一种类似手机映射的功能,不仅实现了将汽车的部分操控功能与手机相连,同时也真正实现了从2小时延伸到24小时的随身车联网。

  “擎Mobile”究竟有何不同

  当然,如果擎Mobile就只是一个手机映射功能,那它也根本值得“达车汇”在这里如此大费口舌。

#p#分页标题#e#

  与以往CarPlay或CarLife存着很大的局限性不同,擎Mobile可以兼容任何一部智能手机,并借助手机在应用、性能、更新换代上的开放性,打造出了开放性更强的车联网系统。

  同时它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播放功能,而是实现了手机全应用生态级别的布局。用户可以利用车联网看电影、刷抖音、发微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切应用。并且还能在车内实现给好友发送信息和位置、接受和回复信息等功能,更加贴合了当下智能用户的使用习惯。

  当然,擎Mobile不仅仅具备车机的一切功能,而且还能让手机替代钥匙。只要轻轻“摇一摇”,不用解锁手机,不用点击APP,不用输入密码,也不用等待几秒到几十秒,用户只要“摇一摇”,就能关闭车辆或者打开车辆,实现了车内车外手机车机四种场景的叠加,很好地解决了用户的开放性问题。

  另外在面对传统车联网迭代周期过长的问题上,擎Mobile则将手机与车联网融合,手机9个月升级换代,就相当于车载系统的硬件也随之升级了一次。同时这也避免了用户因为要重新适应另一套操作系统而浪费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擎Mobile在带来极致用户体验革命的同时,还能为用户减少通讯运营成本。尤其是5G即将带来大流量运营成本,可以让每台车省下800-1600元,这能让一个百万级别车企增加8-16亿元利润。

  写到最后:

  可以说,擎Mobile的出现无疑是智能车联网领域的又一进步。它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个没有“车机”的车联网,使得手机成为了汽车的中枢和智慧大脑。更重要的是,它重新定义了汽车领域的未来智能,并为更多传统行业在新时代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进化范式。

#p#分页标题#e#

  而对于新宝骏品牌而言,擎Mobile将率先搭载到7月推出的全新车型上,另外未来新宝骏全系车型也均将搭载这一车联系统。可见,在智能化上更进一步擎Mobile必将成为新宝骏转型发展的重要探索,以及重塑消费者品牌认知的最佳标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达车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