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445战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网络 刘洋 2019-03-14 11:23  阅读量:14593   

  何为智能?

  在绝大多数汽车用户眼中,一块尺寸超过10英寸的中控屏算得上“智能”,用声音控制天窗开关算得上“智能”,自动搜寻非拥堵路段也算得上“智能”。

  我们并不否认这些都是智能化进程中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如今所能看到的“智能”实在是太浅层了。

  从上世纪70年代,当微电脑被引入汽车工业产品之后,汽车界已经逐步迈向智能化,我们称之为“机电一体化”。国外内很多大学都开设了Mechatronics(机械电子)学科,甚至独立设立了“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正式入驻机电学院并成为一个独立的系。

  可是,如今距离上一次技术大革新(机电一体化)已有小半个世纪,汽车依然未脱离往时的模样——至少还需要一个专心致志看着前路的掌舵人,对吧?

  技术革新是有瓶颈的,各大主流车企也都在出尽全力寻求全新的、质变式的突破,自主品牌江淮正是其中一家。如果你也对“江淮445战略”略有耳闻,相信很有兴致知晓,这里的三个数字分别代表着什么。

  好吧,圈子就没必要绕了,我们速度进入主题,为各位一一解读吧。

  何为“江淮445战略”?

  简单来说,这是江淮智能化战略的简称:

  4个智能维度:智能交互、智能互联、智能服务、智能驾驶。

  4个自动驾驶实现阶段:驾驶辅助(DA)、部分自动驾驶(PA)、有条件的自动驾驶(CA)、高度自动驾驶(HA)。

  “5”是一个时间目标:2025年实现实现高度自动驾驶。

  智能的4个维度

  智能,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少用体力和脑力,机械与人工智能多发挥作用。对于一台汽车而言,人类最大的“烦恼”有两个:开车时做其他事不安全,开车需要耗费精力。

  基于此节,江淮把汽车智能化分为4个维度,唯一的目标就是让人类不再费心。

  1、智能交互

  如今,就连民航客机与空军战机的显示屏都高度集成化,大屏幕已成必然趋势。更少的按键,更多的功能,成为人机交互的发展方向。

  江淮汽车目前已开发出一系列智能交互设备,比如可显示丰富信息流的全数字仪表盘,又比如误触率非常低的中控大屏。

  未来,人与车的交互不再仅限于旋钮、按键、触屏、语音这些内容,甚至你的眼神、心情(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交互)都能成为汽车懂你的一个重要元素。

  2、智能互联

  智能交互与智能互联并无隔阂,只不过后者的互联范围要更广一些——不止于人与车之间的交流,还有车与互联网、车与车、人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互联交流。

  比如瑞风S7超级版所搭载的J-link智聆车联网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的车机语音系统只能执行一些开/关车窗、调高/低空调的简单任务,而J-link智聆车联网系统可以连接外界,为用户带来智能语音管家、智能生活管家、智能远程管家三项智能服务,其“智库容量”是整个互联网,而不是车机内存里面的那块小天地。

  3、智能服务

  基础的汽车智能服务包括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智能钥匙、AFS弯道辅助照明系统、雨量感应智能雨刮等等简单降低驾驶强度的配置。随着供货量提升,这些配置也被下放到越来越入门的车系之上,并非车系的核心竞争力。

  江淮目前正在研发服务内容更加广泛的智能服务内容,比如通过车机系统传回的大数据,江淮客服中心能为用户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车主服务。这些内容并不仅限于保养、维修等领域,基于GPS定位系统与车内外摄像头的实时救援服务,也是其中重点。

  4、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的最大受益者肯定是驾驶者。如今,交通拥堵越发严重,驾驶员教育越发困难(人员基数太大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为驾驶者提供驾驶指导、驾驶辅助,甚至直接接管驾驶权,道路交通的效率会变得越来越高,安全性也随之得到提升。

  只不过,实现智能驾驶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包括电子技术开发、算法研发、地图大数据、网络信号的搭建、大量仿真实验与真车实验在内的大量工作需要完成,没有任何“弯道倒车”的可能性可言。

  自动驾驶的4个阶段

  江淮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阶段分级,与SAE标准基本相似,我们来细数一下:

  L1:驾驶辅助

  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了至少一项车辆电子辅助驾驶功能,比如控制了的电子油门,“驾驶辅助”功能实现了,如今驾驶员可以暂时放松右脚。

  2015年,江淮结合各项专利技术与江淮NAM研发流程,打造出智能化1.0技术平台,也即是L1驾驶辅助技术完成研发并大批量铺装。

  L2:部分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了包括转向、刹车在内的至少两项电子辅助驾驶功能,这时候就完成了“部分智能化”。最常见的“部分智能化”系统便是ACC自适应巡航了,它不仅能实现自动跟车功能,还能“追着”路面划线拐弯跑。

  2017年,江淮推出智能化2.0技术平台,更深入地研究了车联网、主动安全、自动驾驶等方面。

  L3:有条件的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系统用许多传感器与高性能处理器,完全控制了车辆的控制单元,这时候就有了“有条件的自动驾驶”。这里“有条件”的意思是人类必须照顾着这个眼神与智力都发育得不太健全的人工智能系统,但大部分时候人类只是很轻松地坐在驾驶席上,时不时应答一下系统,告诉它“我还在盯着呢”。

  江淮计划于2020年打造出智能化3.0技术平台,这时候购入江淮新车的用户,基本可以告别驾驶疲劳了。

  L4:高度自动驾驶

  当人工智能系统的传感器数量与处理器运算能力已经超过了人的五感与人脑的判断速度/能力/经验,这时候便可以实现“高度自动驾驶”。人类在此只是一个观察员,虽然也有方向盘和油门在手边脚边。

  江淮力争在2025年实现智能化4.0技术平台,把人类从日常驾驶中“解放”出来。

  2025年实现高度自动驾驶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江淮从2016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首次对外展示了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iEV6S,此车已经具备在人车混行路段30km/h、高速路段50km/h的基础自动驾驶能力。2017年4月份,江淮进一步展示了具备SAE 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新款iEV6S,可见其进步速度之快。

  然而,单单靠一家车企是无法完成规模如此庞大的历史任务的。2018年4月,江淮汽车和百度共同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量产方案。目前,“江淮-百度”自动驾驶项目已解决了纵向加速度精确控制、横向人机共驾等系统性问题,并完成了1000 公里以上的实车实际道路测试。

  445战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从江淮自动驾驶技术所运用的纯电动车试验平台可见,江淮445战略与新能源战略相辅相成。当电气化进程达到一定高度时,智能化才能被顺利展开(控制电门比控制油门与挡位方便);当智能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时,电气化进程又能被推进(智能化技术融入电机/电控/电池层面)。这是一套完整的逻辑闭环,一条良性化发展的技术流道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我们不能确定哪个车企最终能走到最后,成为历史的创造者,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从“江淮445战略”看汽车智能化进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江淮的眼界之广与魄力之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