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是中国大数据产业标准化之路

网络 刘斌 2019-05-25 16:13  阅读量:6273   

  中新网贵阳5月25日电 (杨茜 冷桂玉)“我们要密切跟踪大数据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展,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鼓励相关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大数据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李冠宇在贵阳如是说。

  25日,大数据标准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贵阳举行。与会嘉宾就大数据发展的标准化各抒己见。

  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来,中国始终将发展大数据技术、产业和标准化作为国家战略。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逐步深入应用,大数据领域对于标准化的需求愈发迫切。

  李冠宇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建立完善大数据标准体系。以国内外大数据产业现状、技术趋势、标准化需求为依据,以“基础统领、应用牵引”为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推动形成协调一致、布局合理的大数据标准体系。还要深度参与大数据国际标准制定,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图为颁发“DCMM”国家标准符合性评估证书。 杨茜 摄

图为颁发“DCMM”国家标准符合性评估证书。 杨茜 摄

  同时,围绕开放共享、大数据系统测试、数据管理能力、工业大数据、数据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应用示范工作,强化标准对市场培育、技术发展、服务能力提升和行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4年和工信部共同组织成立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截至目前,共计开展32项大数据领域国家标准研制,中国已有9项国家标准正式批准发布,大数据国家标准体系逐步形成。中国专家主导立项了《大数据术语》《大数据技术参考模型》等4项国际标准提案,还担任国际标准编辑和联合编辑等职务,积极争取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处长刘大山认为,标准化之路,应当加强大数据与其他新兴技术领域标准化的协调发展。大数据标准化工作要紧跟创新技术,加强标准化与新兴技术、产业需求的互动和相互促进,及时凝练创新成果,保证大数据标准化工作的先进性、科学性、时效性和适用性,更好支撑产业和技术创新发展。

  大数据标准化包含着多个方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认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大数据标准体系的重要部分,贯穿于整个数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目前,大数据交易服务安全、数据分类分级、数据生命周期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11项国家标准正在研制中,将从“标准”层面解决当前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中面临的数据收集原则、数据处理规范、数据共享方式等安全问题。

  2018年3月,国家发布《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国家标准。截至目前,已有政务、能源、通信、制造等领域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参与该标准试点应用;同时,北京、贵州、上海、广东、四川等地也在持续开展该标准应用推广工作。

  此次论坛上,对参与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的试点单位,还颁发了相应的国家标准符合性评估证书。

  李冠宇说:“我们将继续推动大数据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在大数据产业发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