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春熙商圈流金淌银 见证成都发展足迹
(新中国70年)百年春熙商圈流金淌银 见证成都发展足迹
中新社成都8月13日电 (贺劭清 严易梦)古今相融、时空交错、人群熙攘、流金淌银,是有近百年历史的成都春熙路给人的第一印象。
当游客将镜头对准春熙路IFS国际金融中心大厦“爬墙大熊猫”雕塑时,透过他们站立的玻璃地板能清晰看到南宋时期成都街坊遗迹;历经世纪风雨的孙中山铜像端坐在中山广场正中,广场外绘有火锅图案的电动观光车正从一家开通了“刷脸支付”的小店驶过……
建成于1924年的春熙路,取名于老子的“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近百年来,这条成都最有名的商业街,承载着一个个游子复杂的乡愁,寄托着一代代“蓉漂”奋斗的希望,也见证了成都这座中国西南特大城市的发展。
作为成都市第一条现代化的商业街,在上世纪30年代,春熙路上的凤祥楼、胡开文、亨德利钟表、耀华西餐厅等就已开门迎客。2001年4月开始,成都市政府对春熙路进行了改造,这条“中国西南第一街”方现今日模样。
在民国风格的凤祥楼里,资深工艺美术顾问余绍成正为顾客介绍着店里的双面锦鲤蜀绣、嵌银双凤盘等工艺美术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传统工艺,上世纪六十年代春熙路有两栋三层高的钢筋水泥建筑,我们就是其中之一。”余绍成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每逢外宾来凤祥楼参观,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围观,而现在春熙路上不同肤色的游客随处都是,大家已“见怪不怪”。
几十年来,大部分春熙路开街时的“老字号”已消失在岁月长河中,但“老字号”的历史、营业时的盛况被做成黄铜浮雕,铺就于春熙路步行街街面。它们与春熙路入口处的大型墙壁浮雕“锦城市井图”一同,承载着这座城市的集体回忆。
“改革开放后,夜市成为春熙路的特色,每到傍晚就有个体工商户来这里摆摊做生意,春熙大舞台上映的《火烧红莲寺》场场爆满。”在春熙路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春熙路步行街负责人王蓉回忆,2001年改造后春熙路步行街禁止车辆驶入,但却丝毫没影响这里的人气,步行街节假日每天的人流量可达70万至80万人次。
目前,春熙路已发展为覆盖盐市口、合江亭、水井坊的春熙路商圈,时尚消费、国际商务、金融服务成为其三大主导产业。2018年,春熙路商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了570亿元人民币。这里除了爱马仕、香奈儿、阿玛尼、卡地亚等70余个国际一线品牌,还云集着先锋书店、艺术画廊、24小时健身房等新兴消费业态。
随着“夜经济”成为成都新的经济增长点,每逢夜幕降临,春熙路商圈璀璨的灯火更胜往昔。合江亭外,结束了一天工作的市民在小酒馆低吟浅酌;大川巷里,艺术夜市人声鼎沸,几名画家正谈论着自己的新作;一艘艘夜游锦江的仿古木船摇曳河中,再现五代两宋时期“浣花大游江”盛景。
在参与了大川巷艺术夜市打造的中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强看来,伴随电商经济的兴起,春熙路商圈的实体经济也悄然发生改变,更侧重于消费体验,消费内容和方式也越来越多元。为此,大川巷摒弃了传统购物中心模式,通过艺术体验吸引顾客消费。
“区域分割称‘城’,商业聚集为‘市’,商业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春熙路与成都正是这样的关系。”成都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梁振丽认为,春熙路是成都每一个时代的“时尚风向标”,也是这座城市的“根”和“魂”。成都第一家西餐厅的开办、新中国成立后成都民众上春熙路庆祝、百货公司的兴起、中山广场的改建等多份与春熙路相关的档案串联起来,这条街的“前世今生”或许就是成都近百年发展的缩影。(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