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用气象大数据助农增收
中新网合肥8月16日电 (记者 吴兰)传统农业“看天吃饭”,农业收成与天气好坏密切相关,如何实现农民“少看天多收成增实效”?记者16日采访获悉,安徽相关部门和单位搭建了农业气象大数据服务平台,带来安徽农业气象大数据领域新变革和农民效益的直接提升。
在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矶滩村第一书记操龙胜的心里,安徽农网是村民们在城里的娘家人。他说,村里环境好,木耳、土鸡蛋等农产品虽然质量好,但一直卖不上价。经农网电商平台的牵线搭桥,大山里的木耳、土鸡蛋成为电商平台的香饽饽,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了。从2016年开始,通过针对贫困村的电商定向帮扶,村里的原生态山货经过网货化的包装,走进了城市消费者的餐桌。2019年春季,矶滩村的各类生鲜与山货线上销售共计2万余元。
2月26日至27日,安徽省农气中心工作人员赴桐城、池州多个乡镇和家庭农场开展连阴雨天气灾情调查。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供图
操龙胜所言的安徽农网,是一个安徽农业气象大数据服务云平台——“农气徽云”上的一个前端公益为农服务网络。据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农气徽云”平台各类涉农数据丰富,基本可以满足气象和农业相关从业人员查询基础数据资料的需求。平台通过集成农业气象各种指标、模型和科研成果,利用气象农业纬度人工智能相关算法,开展了用户行为画像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在为政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服务的同时,跟踪评估服务效果并优化提升服务产品,形成了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安徽气象为农服务闭环。
据悉,该平台汇集了安徽全省农业生产基础数据、22.5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107个农业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64个农业气象物联网的监测数据、各类农业产业化数据,以及农业科技、决策服务、直通式服务、市场行情、政策资讯、农产品电商等各类涉农数据共计100TB。
3月14日,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工作人员在宿州、凤阳开展农气调研。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供图
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第一书记王夫北,帮助村里残疾人建立了创业基地,他们依托安徽农网“爱农帮”公益帮扶,将残疾人的手工编织品通过线上进行宣传销售;灵璧县冯庙镇王刘村脱贫攻坚工作队副队长张建军,利用安徽农网融媒体服务,把气象信息和种养殖技术点对点推送给村里的产业扶贫项目负责人,实现精准化直通式服务。
在今年春茶上市的季节,桐城小花茶叶种植基地的产地负责人孙金锋则忙着为桐城小花申请一块金字招牌安徽“气候好产品”登记证书。据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安徽“气候好产品”登记服务就是利用气候条件与农产品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建立评价指标与模型,综合评定天气气候对生产阶段的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最终评定出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并授予气候好产品登记证书。通过深度挖掘当地农业气象资源的价值,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是“气候好产品”登记服务的意义所在。
#p#分页标题#e#“我们申请安徽‘气候好产品’登记证书就是想让更多茶友知道桐城小花,把好茶推广出去”,孙金锋说:“我们茶叶基地位于龙眠山,海拔600米左右,常年多雾,生态优美,气候条件非常好,适合茶叶的生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