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实木屏风带你重走屏风发展历程
说到“屏风”,我们都很熟悉了,无论是家居装饰的重要配置,还是彰显生活品质的必备器物。甚至是公共场所隔断、遮挡的好用物件,似乎都只是一种兼具装饰与实用的室内家具。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物品,却经常出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受到文人的强烈追捧。接下来情牵就带你走近古代屏风与绘画之间的牵扯。
一、屏风的历史你知道吗?
屏风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早期就出现了。屏风最初被称为"邸",它被用于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工具,是当时皇权的象征,不能为他人所拥有。《史记》曾记载:"天子当屏而立"。传说在冬至祭祀期间,周天子会在身后"设皇邸",并以"凤皇羽饰之",皇权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
汉唐时期,屏风盛行之风气是最浓烈的的,可谓"凡厅堂居室必设屏风"。当然屏风的种类也颇为丰富,有木屏风,也有玉屏、云母屏等,但只出现在王室贵族中。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开始流传到民间,此时的屏风大部分是由纸糊制成的。后来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纸的用途逐渐上升,但其更多的是作为"实用性"的室内装饰。
宋元明清时期,屏风的形制随着社会和美学的变迁而逐渐发生变化,但其作为室内装饰和遮蔽的实用性却没有改变,只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审美特色。
二、屏风与绘画之间的相互"扶持"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种叫做“屏风”的形式,即画家在屏风上作画。甚至在宋徽宗时期,许多画作被人们裱到屏风之上,以向客人展示他们的收藏和艺术喜好。有记载说就连当时的苏轼也想把自己的画收藏改装成床上的围屏。
到了唐宋时期,屏风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中,文人趣味逐渐显现。发展到元明清时期的屏风逐渐成为画家常用的构图元素和绘画符号,图案更加丰富多样。由此可见,绘画中的屏风已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本身的审美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达,已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依据。
当然,与现代屏风相比,情牵认为古代屏风承载着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风气,并不是简单的功能性装饰物。其背后的历史韵味和审美情趣令人感叹,让人不禁产生了想把屏风搬回家的迫切想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