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成都四十载:“冲出夔门便成龙”
“川人出夔门是龙,不出夔门是虫。”这是一句在巴蜀大地广为流传的俗语。夔门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也是旧时“天府之国”闭塞的象征。改革开放40年的风云际会,让有着两千多年历史、深居四川盆地的成都,更加激发出“冲出夔门”的强烈愿望,上演了一场“冲出夔门便成龙”的惊世之举。
开放大通道通联全球
成都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又是四川盆地的“盆底”。突破“盆地束缚”,构建开放通道,成为近年来成都建设开放高地的重中之重。
资料图:载有34吨猕猴桃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从成都青白江出发。 记者 张浪 摄
2013年4月,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从成都青白江区出发,直奔波兰罗兹,打破了不沿边不靠海内陆地区出境运输必须依靠海运、空运的历史。五年来,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已成为中国国内开行数量最多、开行最稳定、开行效率最高的中欧班列,筑构起一条活力迸发的亚欧经贸国际通道。
“依托蓉欧快铁,成都真正发挥起了‘内陆城市对沿海城市的优势’。”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琨告诉记者,成都国际班列目前已联通境外22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
成都北部的国际铁路港火车汽笛声冲破云霄的同时,成都南部的双流国际机场内,通达全球的航班正忙碌起降。近年来,成都国际航线开行量持续增加,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1条,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重要枢纽城市,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国际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副主任张弛表示,成都正紧紧抓住海缘性国际枢纽向内陆型国际枢纽代际更替的历史机遇,依托国际航空港、国际铁路港,加快形成“一体(西部国际门户枢纽)两翼(国际航线网络和国际班列网络)三网(空中客流网、空中物流网和陆上物流网)”的跨境战略格局。
开放型经济带来“全球买卖”
大通道带来大开放,成都开放型经济建设不断释放出发展机遇,并被全球所瞩目。
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28家成都企业与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37家企业签订了进口产品采购协议。
资料图:11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参观者与商家交流商品信息。 记者 殷立勤 摄
可以说,借助以成都为支点的通江达海大通道,来自世界的优质商品和服务在此集聚,并与中国的旺盛需求和广阔市场相衔接。与此同时,众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成都作为进军中国西南市场的前哨。
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中国—欧洲中心”,是目前中国国内唯一的对欧综合合作交往平台。自2017年5月启动以来,它已经吸引了48家来自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企业入驻。
作为法国蒙彼利埃地中海大区驻中国代表,白昕迪负责在中国推广蒙彼利埃葡萄酒。通过取道波兰罗兹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法国南部的葡萄酒十余天就能运抵成都。而波兰罗兹省的代表处同样入驻“中国—欧洲中心”。“在这里,欧洲人不仅可以和中国人做生意,也可以找到欧洲的合作伙伴。”
在如今的成都,以天府新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平台为支撑,中德、中法、中韩、中意等合作园区相继落户。成都全市累计设立外资企业7667家,累计利用外资实际到位约780亿美元,居中西部前列,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280余家。成都已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外贸进出口总额近20年增长26.5倍。
开放文化吸引全球目光
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开放的城市,虽处四塞之地,却塞而不闭,从来都以开放之姿,不断吸纳外来文化。自“移秦民万家入蜀”以来,九次大移民更是赋予了成都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进入新时代,成都吸引海归创业指数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列第三,全球人才聚集于此。
“对比过北京和上海,我跟创业伙伴最终选择了成都,事实证明我们没有选错。”来自英国伦敦的黛西正是看中成都的开放基因,把创业项目“老外HERE”落到成都。几年来,通过帮助四川企业在海外发布职位以及向外籍人士提供政策、工作、生活服务,“老外HERE”已经为上万名在华外籍人才提供了服务。
合作共享,贯穿于成都开放的历史脉络。当前成都已与全球92个城市缔结友城或友好合作关系,美、德、韩等17国获批在此设立领事机构。
今年6月召开的世界文化名城天府论坛上,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保罗·欧文斯表示,成都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城市文化,正是世界文化名城论坛组委会所看重的,也是论坛选择成都的原因。
事实上,成都正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倡导用开放的文化连接世界,这种比成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为世界瞩目成都提供机会,也将助力成都建设国际友好往来门户城市,推动成都建成中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