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需有充足资金为实体经济助力

网络 刘洋 2019-02-13 02:18  阅读量:5870   

  纵深话题:商业银行需有充足资金为实体经济助力

  谭浩俊

  2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包括:对商业银行,提高永续债发行审批效率,降低优先股、可转债等准入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同时发行多种资本补充工具;引入基金、年金等长期投资者参与银行增资扩股,支持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债券市场交易。会议同时强调,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资本金得到补充的商业银行要完善内部机制,提高对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以往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主要依靠发行股票、增发新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国家注资等方式,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的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方式,在范围上明显要比过去广得多,特别是过去不大可想象的基金、年金等长期投资者也允许参与银行增资扩股,且降低优先股、可转债等准入门槛,更是让商业银行资本金扩充有了更多保障。  

  在政策上作出如此调整,一方面,是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银行业扩大开放力度加大的体现。另一方面,则是目前资本市场现状的反映,亦即资本市场对银行的支撑作用遇到了一定困难,银行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的空间变小,资本市场对银行筹集资本金的承受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银行筹集资本金的需要,只能通过其他渠道来筹集资本金。

  不管是银行需要多渠道筹集资本金,还是资本市场没有能力满足银行资本金筹集需要,对银行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要知道,筹集资本金,正常情况下是发展的需要,是银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的体现。同时,也可能是银行系统运转不够顺畅、资金流转速度不快、流转效益不高的体现。更直接地说,就是资金投放到市场以后,被低效率项目、企业等占用比重过大,资本充足率越来越低。无奈之下,只能通过补充资本金来满足资本充足率的需要。

  从目前银行资金的结构分布来看,是不太合理的。房地产企业、平台公司、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占用的资金比重明显偏高,由此给资金的运转带来了不利影响,资本充足率趋于下降。相反,资金运转速度较快、资金周转率高的制造企业、商业银行、创新型企业等,则占有的资金比重明显偏低。

  也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允许商业银行扩大资本金补充渠道的同时,明确要求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求资本金得到补充的银行提高对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也就是说,资本金不是随意补充的,补充是有条件和要求的,是必须进一步明确资金支持重点的。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的资金投放办法,谁也无法保证,不需要多长时间,可能资本充足率又存在问题了。只有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的支持,让这些资金流动性很强的实体获得更多资金支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才强,资金的利用效率才高。否则,资金的循环会越来越差,效益也越来越低。尤其是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会越来越差,导致社会资源的配置出现严重问题。

  眼下,宏观经济环境并不乐观,尤其是国际经济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如果在这样的形势下,银行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银行资金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发展,增强民间投资者、创业者的投资创业创新积极性,把他们发展经济、投资兴业的热情调动起来,应对经济困难的动力就很难增强,战胜经济困难的精神就难以激发。

  对市场主体来说,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并通过银行的支持,引导资金向实体领域转移,而不是资金在银行体系内流动,看起来有效益,实际在破坏效率。所以,在允许银行多渠道筹集资本金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银行资金流动的监管,确保资金更多地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倾斜,确保企业不再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