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田间地头 浙江海盐“农业帮帮团”为农创客排忧解难

网络 刘洋 2019-02-14 20:04  阅读量:14196   

   嘉兴2月14日(记者 胡小丽 通讯员 沈飞)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时代的农创客,而农创客的成长则需要“老师傅”们帮带。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一批农技专家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他们组成“农业帮帮团”,为回村的农创客们指路支招,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在当地“开花结果”。

图为“农业帮帮团”专家小组成员在田里指导病虫害防治。 胡小丽 摄

图为“农业帮帮团”专家小组成员在田里指导病虫害防治。 胡小丽 摄

  海盐县经作(蚕业)站站长敖成光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种些什么好”“花菜叶上长斑了,是不是发病了”“西瓜怎么不结果”……在和一批又一批农创客接触的过程中,敖成光遇到过各式各样的问题,“主要是两大类,资金和技术。”敖成光总结。

  他解释,眼下选择回村创业的基本是“80后”和“90后”青年,这批人刚步入社会不久,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积累,就农业而言,虽然投入比不上工业类大项目,“但基础设施投入越好,抗灾能力就越强,后期的收入也就越有保障。”

  农创客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市场,“现在农产品普遍过剩,新进入的产品必须要往绿色、优质、高端方向发展,但回来创业的青年们所掌握的技术往往无法支撑。”敖成光坦言。

  为此,当地组建的“农业帮帮团”,着重在资金和技术两方面给予农创客帮扶,比如项目规划期,相关的专家就会介入,为农创客出谋划策,以争取更好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生产过程中,则跟踪指导。

  “90后”的沈碧波就受过“农业帮帮团”不少“关照”。2016年,他开始回乡尝试“稻虾种养”新形式,并建立自己的农场,3年后的今天,该形式在当地被争相效仿。

  沈碧波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也会主动学习,实地调研,但政府的支持给予了他莫大的帮助,“多亏了‘农业帮帮团’,才让我更加了解农业政策的走向,不会错过大学生农业贷款贴息政策,大学生创业补助申报手续也更加便捷。”

  看着这一行前景不错,2018年,“80后”宋丹飞从核行业转行也干起了“稻虾种养”,他会时不时向“前辈”沈碧波学习,讨教一些种养技巧,同时积极参与海盐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各类讲座或培训。

  “其实当农民除了有些苦,其他都挺好的。”宋丹飞笑着说,当前政策环境好,有事情除了找同行,背后还有政府这座大靠山,一旦碰上解决不了的困难,会很乐意去找“农业帮帮团”。

  据海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农业帮帮团”已与海盐全县100多名年轻的农创客结对,累计帮助申报项目35个,培育生态循环农业模式18种,切实为农村的美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