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绩效如何评价?专家:应尽快出台全生命周期操作指南
中新经纬客户端2月24日 (薛宇飞)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国入库的PPP项目投资额达13.2万亿元,开工项目投资额3.2万亿元,面对十万亿级市场,如何做好PPP项目的绩效评价,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话题。在23日举行的国家治理与财政绩效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随着PPP项目逐步进入运营期,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已经是当务之急。
做好项目绩效评价已是当务之急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绩效评价目标、指标与方法”圆桌论坛。从左至右依次是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赵敏、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中瑞均富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利彬、云南云岭工程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宝昆
在国家治理与财政绩效论坛举办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绩效评价目标、指标与方法”圆桌论坛环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政府绩效研究中心主任王泽彩称,1982年,英国创造了公私合作的PPP项目,创立了PPP理论。之后,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丰富了该理论,而中国则创新了PPP理论。
不过,PPP项目在各国的发展比较曲折。据王泽彩介绍,英国在2018年叫停了所有PPP项目,美国对公私合作持谨慎态度,中国的PPP项目规模虽然大,但落地率较低。中国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心公布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2018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管理库项目累计8654个,投资额为13.2万亿元;落地项目累计4691个,投资额为7.2万亿元;开工项目累计2237个,投资额为3.2万亿元。
2017年11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开展项目管理库入库项目集中清理工作。王泽彩称,这之后,PPP项目的落地率达到了54%,较2017年大幅提升。
而随着2018年9月《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出台,如何做好PPP项目绩效评价,成为一个迫切的工作。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赵敏认为,PPP项目绩效评价存在“四难”,既绩效目标难、指标难,数据难、归因难。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专家,云南云岭工程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宝昆在圆桌论坛上称,2014~2016年开工落地的PPP项目,现在逐步进入运营期,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已经是当务之急。
加快绩效目标建设
针对PPP项目绩效评价,多位专家给出了各自的方案。杨宝昆建议,一是尽快研究出台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操作指南;二是尽快开展PPP项目绩效目标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绩效目标要结合项目特点;三是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调整、共建共享的绩效指标体系。
对于PPP项目中的政府付费模式、可用性绩效付费模式和使用者付费模式的评价,杨宝昆称,应当思考是否需要研究制定不同的绩效管理操作办法。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专家,中瑞均富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利彬提出了四点认识:一是PPP项目绩效评价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内部管理与外部约束之间的关系;二是内部管理与外部约束之间应当分层考核,如果内部管理凌驾或者超越了PPP合同的约束,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法律风险;三是原则上财政预算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应该影响PPP项目协议所约定的核心条款;四是对微观项目的绩效考核,应当以项目本身签订的PPP协议考核为参照。
王泽彩提出,应尽快明晰PPP绩效评价的功能定位,明确政府不该兜底的项目不能兜的同时,也要遵守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加快PPP项目绩效评价课题边界的界定,加快推进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的PPP项目的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的建设,尽快出台操作规范。
王泽彩建议,一是要大力培育社会第三方评价队伍,聘请专业的人、团队做专业的事;二是重大项目实施终身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三是要激活财政大数据;四是要尽快组建中国财政绩效评价协会,抓好项目支出、部门支出和政府财政预算支出评价,做到有法可依,并制定行业规范,做好绩效指标库的建设和行业自律。
国家治理与财政绩效论坛2月23日、24日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中新经纬、浙江大学财税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论坛还得到了浙江省财政厅的参与和支持。(中新经纬APP)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