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在京探讨中国产业园区新驱动力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30  阅读量:11183   

   北京12月21日 (记者 杜燕)产业园区中国经济贡献巨大,告别跑马圈地的“上半场”,如何打好“下半场”攻坚战?最新发布的《2017-2018中国产业园区市场研究报告》分析了当下园区行业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同时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开发及运营商、入驻企业代表等业界人士聚会北京探寻产业园区的新生力量和新价值增长点。

 

  今天,记者从“穿越周期的迷雾·2018中国产业园区新驱动力峰会”上获悉,此次发布的《2017-2018中国产业园区市场研究报告》涉及2543家开发区、19家国家级新区、1952家众创空间、998家国家孵化器、海量的区中园和园中园,梳理了产业园区的行业图谱。

  报告显示,产业园区自诞生以来,就与产业经济的发展休戚与共,并依托城市存在和发展,从城市获得人才、资金、公共设施等。近两年,以旧工厂、旧设施等城市存量改造而成的科技园区、文化园区、商务园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地标。

  报告指出,园区间的同质化严重,激烈的行业竞争推动着园区操盘者回归理性、追寻本质、迭代产品、提升服务。

  “希望借助此次峰会契机,搭建多方互动的平台,找寻全新的思路和广泛的合作机会,挖掘产业园区的新生力量和新的价值增长点,携手推动行业向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主办方选址中国创始人CEO陈雪源称。

  园区领军代表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中成、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黄显勇等围绕园区运营、构建产业新生态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中关村信息谷副总经理王朝闻谈到如何构建创新型科技园区时表示,产业园区三分建设,七分运营服务。运营服务将是空间提供商的蓝海市场,培育创新土壤,塑造高辨识度园区品牌大有可为。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角,渗透到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亿欧公司副总裁高昂以“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为主题剖析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及行业的发展现状,表示人工智能对整个园区行业来讲,不仅是新的驱动力,更多的是产业变量,“园区参与城市建设,也要站在更高维度上进行产业布局,智能引导城市产业健康发展。”

  告别跑马圈地的“上半场”,如何打好“下半场”攻坚战是每个产业人关心的实际问题。嘉宾们结合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多年从业经验,就下半场的“精耕细作”、园区投资展开对话,找寻2019年产业发展新路径。

  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真正有能力做“慢”运营的、以产兴城的产业载体将在新一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原住建部原总经济师李秉仁以《四十不惑·改革开放中的产业园区》为题,阐释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方向。他强调,园区建设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奠定了我国现代工业化的基础。未来园区将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追求高质量、低碳循环发展。

  当天,招商合伙人联盟正式启动,旨在解决企业选址周期长、园区招商难度大等行业痛点,破除企业、园区、政府、资本融合壁垒,为园区、经纪人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