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中原侨乡”释放多重扶贫“红利”
“这柑橘树可是‘摇钱树’。”
惊蛰过后,72岁老人马功洲便开始对自家柑橘园进行春季管理。
资料图:果农在采摘成熟橘子。 贺俊怡 摄
连日来,记者赴“中原第一侨乡”河南固始县走访发现,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正在利用“互联网+商”平台等诸多扶贫举措释放多重“红利”,惠及数十万民众。
地处中国大别山区的固始县素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之称,是“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移民南迁,后裔遍及台港澳、东南亚、欧美等地。
300年前,“中原第一侨乡”橘农就已经熟练掌握了柑橘种植技术。马功洲所在的固始县胡族铺镇迎河村毗邻淮河,素有“中原柑橘村”之称,是中国纬度最高的柑橘产区。
由于种种原因,“中原柑橘村”橘农丰产不丰收,销路也不畅。马功洲回忆说,“橘子卖不上好价钱,大家都懒得打理果园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农村,“互联网+商”平台解决了迎河村橘农后顾之忧。
“我只管种植,不愁卖,政府负责帮忙在网上销售。”与行动不便妻子和患病儿子相依为命的马功洲,正是靠着“摇钱橘”脱了贫。
固始县商办专职副主任程俊阳表示,柑橘网上卖仅仅是“中原侨乡”商扶贫的冰山一角。截至2018年底,固始县商产业直接带动贫困户7632户,全县实现网络销售15.3亿元(人民币,下同)。
如今,固始县已形成茶园鸡、固始汗鹅块、固始萝卜等乡村特色商产品小型产业带,“固始牌”农副产品也逐渐发展成抢手的网销尖货。
据知,当地官方先后出台《商扶贫专项奖励办法》和《商基地扶贫办法》等惠民举措,让商扶贫遍地开花。
在借力商扶贫基础上,固始县官方还用“家门口”产业激活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固始县郭陆滩镇“扶贫车间”便是针对贫困户由“输血”变“造血”而打造。
为尽快完成2018年年底的订单,该镇桥口村的针织“扶贫车间”机器轰鸣。该村贫困户王德红说,“农闲时来这里干活,早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每年还能挣一两万元钱。”
除了“扶贫车间”,郭陆滩镇还有光伏产业、千亩莲塘、太平种植专业合作社、养鸡小区、优质粮油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
在固始33个乡镇中,郭陆滩镇产业扶贫只是一个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侨乡”作为河南省劳务输出大县,通过“老板带老乡”模式,鼓励外出创业、就业达到60万人。
2017年以来,固始官方相继在北京、上海、苏州、东莞、郑州等外出务工集中地牵线搭桥,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创业成功人士,与贫困户紧密连接,结对帮扶贫,成功实现灵活就业、创业。
目前,固始全县共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7万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率达100%。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庞大的外出务工人员背后必然是众多的留守儿童。
基于此,固始投入2.3亿元建造一所国机励志学校,在校生总数6000余人,累计招收贫困学生4184名。
国机励志学校校长洪念国介绍说,对贫困户子女不仅提供免费教育、免费食宿、免费校车接送,同时学校还从贫困户中选聘生活教师、后勤人员122名,年均收入1万元以上。
得益于精准帮扶,固始教育扶贫举措实现了全覆盖、零差错,避免了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发生。
河南省固始县委书记曲尚英介绍说,近年来,固始县按照“可带贫、可兑现、可持续”的原则,通过互联网商平台、龙头企业带动、扶贫车间、居家生产、鼓励扶持贫困户自主创业等方式,最大限度促进贫困民众就近就业,创业创富,增收脱贫。(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