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宙:新一轮全球化对有色金属行业有三大机
北京12月20日 (记者 刘育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彤宙在20日 举办的“国是论坛2018年会:新时代·改革开放”上谈及全球化时说,新一轮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中国企业唯有把握大势、知危图安,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胜势。
王彤宙说,从机遇角度看,全球化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有色金属行业企业面临着三方面机遇:一是我国有色金属生产、消费和贸易量均占世界40%左右,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具有巨大的国内需求空间;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开发程度较低,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以铜为例,1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铜精矿、粗铜、精铜的产能分别占全球16%、23%和19%;三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兴起,为钴、锂、铜、镍等有色金属品种提供了新的需求空间。
谈及挑战,他认为,一是资源所在国大多基础设施较差,相关配套产业基础薄弱;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优质矿产资源集中在国际大型矿业公司手中,中国企业作为新进入者获得优质资源项目的机会少、难度大;三是东道国资源保护主义、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加大了境外资源开发和持续稳定经营的难度。
王彤宙表示,中国有色集团35年“走出去”的实践证明,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要把握好四个定位:一是作为我国对外国策的坚定执行者,要贯彻执行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原则、新政策;二是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将中国优势与世界需求对接配置,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又要将中国需求与全球资源对接配置,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三是积极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路,体现大国企业的责任担当,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四是加强合作,不仅中国企业之间要加强“走出去”合作,更要与外国企业加强合作,互惠互利,打造新全球化形势下的“企业命运共同体”。
目前,中国有色集团业务遍布80余个国家,拥有境外有色金属资源量2000多万吨,投资运营矿山8座、冶炼厂7座,拥有我国在境外的第一座大型铜矿山、第一座火法炼铜厂、第一座湿法炼铜厂。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承建了冶炼工程项目,合同额近1200亿元人民币;年均贸易额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年均进口额超过10亿美元。截至目前,全集团30%的营业收入、40%的资产、70%的利润来自海外。
王彤宙介绍,中国有色集团在境外累计纳税超过7亿美元,捐助3000多万美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每年发布国别社会责任报告,依托在境外投资或捐赠的医院、职业技校、佛教学校等,加强民间交流,树立责任形象。(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