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驰援国际救灾和全球减贫事业
(聚焦“一带一路”)中国驰援国际救灾和全球减贫事业
山阴新闻网讯 3月15日 (记者 阮煜琳)2018年6月,尼泊尔拉格切米学校六年级学生莫格娜得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爱心包裹”,里面有一个书包、一个饭盒、一个笔袋和一大盒彩色画笔。这个梳着两条羊角辫的大眼睛小姑娘第一次有了书包,她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每天用头顶着一摞书本去上学,也不用担心书本被雨水淋湿。
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王行最接受山阴新闻网讯 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2月底,中国扶贫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共同启动了国际爱心包裹项目。这个让莫格娜受益的项目,旨在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基本学习条件。未来三年,中国计划投入1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100万多个爱心包裹。截至目前,已在尼泊尔、柬埔寨、缅甸和纳米比亚试点发放了5万多个爱心包裹。
爱心包裹是中国驰援国际救灾和全球减贫事业的一个例子。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
自2005年1月援助印尼海啸开始,中国扶贫基金会先后援助了巴基斯坦地震、缅甸飓风、智利地震、海地地震等,搭建人道救援网络,成立人道救援队,开展灾后重建。截至2018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陆续在印尼、尼泊尔、非洲之角、智利、厄瓜多尔、海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人道救援工作。
2013年,为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扶贫基金会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在缅甸、尼泊尔等国开展了长期发展援助项目。
——微笑儿童学校供餐项目。为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贫困公立小学的学生提供在校期间免费餐食,自2017-2018学年度以来累计投入912万元,共计有51所学校的9747名学生受益。
——国际水窖项目。致力于缓解埃塞俄比亚干旱地区的缺水问题。项目与埃塞俄比亚雨水集蓄协会合作,在埃塞俄比亚建成81口水窖,惠及约8000人。
——乌干达北部难民自立与社区融合项目。通过为难民和当地社区开展现金发放、农业生产支持和商业促进三项活动,加强难民家庭的粮食安全,促进难民更好地融入当地和实现自立。
——尼泊尔灾后重建项目。自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281万元,开展了乙肝筛查、学校援建等工作。
——缅甸奖助学金项目,包括缅甸胞波大学生助学金项目和中缅友好奖学金项目。自2017年以来,资助了仰光、曼德勒和若开邦13所高校共1300名贫困大学生,以及仰光等8个省邦4000名中小学生。
王行最表示,自2005年起至今,中国扶贫基金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人道主义紧急救援和长期发展援助项目,累计投入资金物资超过1.6亿元,惠及约45万人次。
“近几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对外援助规模在扩展,随着援助资金规模的增加,未来受益的人口和受益的国家和地区也会越来越多。”王行最说。目前海外援助主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为重点区域,紧紧围绕消除贫困、零饥饿、健康福祉、优质教育、清洁饮水等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国际救灾和发展援助工作。
王行最说,中国扶贫基金会作为中国扶贫公益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公益组织之一,具备中立、专业、创新、深入社区的特点,是中国政府、企业和民间形成的立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赢得了受益国家和地区的赞扬和尊重。
中国扶贫基金会缅甸办公室副主任林媛告诉山阴新闻网讯 记者,从缅甸办公室设立开始,自己已经在那里工作了三年,在缅甸8个省邦和地区,与缅甸各界一道努力推动扶贫项目,惠及当地民众4万多人,覆盖公平教育、清洁饮水、健康和卫生等领域。
对于中国在过去几年为缅甸教育提供的支持,缅甸教育部高等教育厅副厅长吴内温乌博士曾公开表示,“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的胞波助学金项目非常有益,对贫困学生给予资助,可以让更多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