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铁之乡”补交通短板谋转型

网络 刘洋 2019-03-19 18:00  阅读量:7221   

  中新社晋城3月19日电 题:山西“煤铁之乡”补交通短板谋转型

  作者 范丽芳

  山西“煤铁之乡”晋城市在推行城市、城际、城乡、镇村、旅游等市域公共交通一体化后,出现了很多降低民众交通费用和便利的新变化。

  作为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晋城,很长一段时间当地经济都以粗放、单一的煤炭产业为支撑,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被忽略。

  在晋城居民记忆中,当地“运煤铁路发达,客运铁路落后,铁路沿线居民更是无车可坐”。面对“出行难”“出不去”的交通“瓶颈”,2017年始,晋城官方提出了“市域公交一体化”规划:村村通公交、低价坐公交。

  当地首先对国有公交企业进行重组,重新配置资源,有效解决了过去公交企业间经营机制重叠、争抢客源、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晋城市交通运输局副调研员苏文坦言,改制前,增加新车需层层审批;改制后,政府按规定会及时将经费补贴划拨企业,并设立地方法律保证公共交通的良性发展。

  2018年2月11日,晋城市以打通山西省南出口、融入中原经济区为突破口,率先开通到邻省河南郑州市、焦作市跨省城际公交。

  晋城市汇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林介绍,跨省城际公交开通一年来,晋城市往返郑州、焦作两地的客流量比开通之前分别增加405%、262%,票价降低,车次更密。2019年初,随着晋城市至各县(市)城际公交的陆续开通,城市、城际、城乡、镇村、旅游公交实现“无缝对接”。

  沁水县端氏镇必底村的畅赛萍说:“我们住在山沟沟里,以前到(端氏)镇里大多是骑车走路去,现在公交通到家门口,一块钱想去(端氏)镇里去镇里,想去城里去城里。”

  交通改变对晋城市旅游产业的带动效果显著。据统计,2018年,晋城市开发旅游乡村112个,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45万多人次,综合收入达1.2亿多元;鲁村小米、沁水蜂蜜、陵川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增值,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25.4%。

  跨省城际公交、旅游公交、城乡公交相互交织,在引发旅游热的同时,也增加了投资商对晋城旅游开发投资的预期,投资10亿元的华谊兄弟星剧场、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等项目先后落地晋城,30多家知名快递物流企业正规划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