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园会场馆巡礼:长城脚下“百园之园”花初绽春意浓
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 尹力)长城脚下春意渐浓,“百园之园”草木吐绿。4月底,被称为世界园艺界“奥林匹克”的盛会——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北京延庆区盛大启幕。届时,世界各地园艺在此荟萃,全球群芳在此竞艳。游客可漫步多个融入科技元素及园艺新理念的场馆,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奇幻植物之旅。
北京历经两年多打造“百园之园”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由国际园艺花卉行业组织——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也是国际级别最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
作为一个非贸易型展会,世园会利于提升举办城市的旅游业知名度、基础设施及规划布局,为当地带来巨大的国际影响和综合效益,由此吸引了全球许多城市积极申办,至今已经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国家举办了30多届。
今年的世园会将于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延庆区举行,会期长达162天,预计参观人数不少于1600万人次。这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后,中国举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性博览会。
北京世园会将于4月底盛大启幕。图为园区内面积最大的场馆国际馆的夜景图,94把“花伞”搭配灯光照明,可呈现一片五彩斑斓之景。北京世园局供图
两年多来,在长城脚下,依托山水林田肌理,北京世园会在503公顷的土地上营建了百余个风格迥然、形态各异的“园中园”,汇聚成一片万花盛放的大花园。
园内核心建筑由“四馆一心”组成,即中国馆、国际馆、生活体验馆、植物馆和演艺中心。四个场馆中,每个馆的名称都与其外形设计及功能用途相匹配,目前均已全面完工,进入展陈布置阶段。
中国馆——“锦绣如意”凸显绿色环保理念
作为北京世园会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坐落在一片自然田园之中,其设计为半环形,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远看犹如一柄温润的玉如意舒展于山水田园之间。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诗经这两句是形容古建筑屋顶两端微微翘起,像鸟儿展翅一样轻盈。中国馆的设计从中得到灵感,借鉴传统斗拱、榫卯工法,使用当代工艺,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巨型金顶。
同时,中国馆还效仿人类早期“巢居”“穴居”的做法,将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与大地景观融为一体,师法自然,打造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设计师充分发挥绿色环保理念,在场馆屋面设置了太阳能光伏板,可发电提供整个场馆使用;玻璃幕墙与膜结构组合形成保温层,利用梯田覆土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下雨时四水归堂,经回收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梯田灌溉,形成生态微循环。
国际馆——94把“花伞”竞相绽放
国际馆是北京世园会园区内面积最大的场馆,会期内,该馆将作为国际范围内参展的国家、地区和园艺组织的室内展场,承担起“以植物和园艺,会八方之友”的重任。
由94把钢结构“花伞”簇拥而成的国际馆,采用环境优先的设计策略,通过平缓造型和单元组合的几何设计手法,有意识地淡化建筑形象。其整体以白色为主,夜间搭配灯光照明,可呈现一片五彩斑斓之景,由此获得“钢铁花海”称号。
#p#分页标题#e#除造型别致之外,94把“花伞”还被赋予了更多智慧功能。针对延庆地区冬季多降雪、易结冰的特点,每把“花伞”顶部都设置有融雪电缆,柱内设置雨水管线,无论是冬天的融雪还是夏天的降水,都能顺着“花伞”柱内设置的雨水管导流贮存,用于园林浇灌和建筑日常运行。其顶部铺设的光伏膜可在白天通过太阳能蓄电,为建筑的夜间运行提供辅助供电。
从远处看去,在海坨山绮丽身影的映衬下,国际馆像是绽放在绿荫里的一片花的海洋,与周边的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整个建筑不会让人联想起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世界各国的参展方、游客来到这里,就像走进一个大森林一样。
世园会举办期间,来自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园艺展览都将进驻国际馆,牡丹、芍药、月季、组合盆栽等国际园艺竞赛也会在此举办,上演多场园艺界的奥林匹克级别竞技。(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