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食品要上市?专家:存在脱靶风险

网络 刘洋 2019-04-09 10:16  阅读量:14895   

  据中国之声报道:近日,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个专家小组发布的公告称,日本将允许基因编辑食品在不进行安全评估的情况下销售给消费者,前提是相关技术符合一定标准。这将为在日本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其他用于人类消费的动植物技术打开大门。而就在不久前,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公司宣布,其基因编辑大豆油3月1日在美国上市销售。

  一系列为基因编辑松绑的消息传来,让人不禁要问:基因编辑食品未来是否“势如破竹”?什么是基因编辑食品?跟转基因食品是一回事儿吗?人吃到底安不安全?针对这些普遍的疑问,中国之声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

  基因编辑食品将在日美上市,和转基因是一回事吗?  

  日本厚生劳动省一个专家小组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基因编辑食品不用经严格安全性审查,只需向政府登记即可上市销售。报告认为,与转基因食品不同,基因编辑食品只是通过基因编辑手段编辑物种本身的基因,不转入其他物种的基因。目前未发现基因编辑食品诱发癌症或者其他安全问题,因此无需审查。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的区别在哪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俭民表示,主要在于有没有外缘基因的加入。

  “简单的说,转基因是把一个本来的植物里没有的基因从别的物种、别的生物里面转到的这个植物里面。它是转入一个全新的,当然目的是转一个好的基因进去。基因编辑不是这样的,基因编辑的它本身的基因给它稍微做一点小改动,是它本身的基因的一个变化,从本质上跟自然中产生的变异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也就是说,基因编辑食品不是转基因食品。与基因编辑效果类似的是自然中也会发生的基因变异。基因编辑食品与同样有人工干预的良种选育手段效果也类似。周俭民指出,良种选育是传统技术,基因编辑是新型技术,效率更高。

  “应用方式可以通过传统育种方式可以去杂交在一起,这个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人类农业发展了1万年多年的做法。自然环境里面所能够给你提供的有差异的基因是有限的。你可能费九牛二虎之力,还有找不齐你需要的这些变异。一旦找到之后,你才可以用传统育种给它杂交在一起,又费劲又慢。现在你找出哪些零件是你想要的,杂交在一起,组合在一起,变成你想要的东西,根据原理来指导你的杂交的方式,不像原来那么盲目。

  通过基因编辑的食品是否安全?

  周俭民向中国之声记者表示,一万年以来,几乎所有人类可食用的植物都经过了选择性培育,否则这些植物只是草。通过选择性培育,可以去除人们不需要的味道或毒素。周俭民举例,我们吃的黄瓜、麦子、水稻等都经过传统的良种选育方式才变成今天的样子。

  “比如黄瓜育种的问题,就是苦味的物质会选育变得少一点。还有比如说像麦穗、水稻粒儿,它原来还没等你收获,种子就噼里啪啦地掉土里面去了。因为植物的种子成熟了就会自然掉到土里,长出下一代,但是这样人类就没法收获了。我们几千年前祖先就选了,碰到哪一个麦穗或者稻穗,它的种子不掉下来。其实,就是它基因里携带一个变异了,原来的基因突变了,它不掉了,就把它留下来,后代就能收获一个完整的麦穗,这样就不用一粒一粒到土里面捡了。这个专业术语叫驯化。

  驯化后的植物本质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事实上,如今仍然有很多食用的植物没有实现完全无毒。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例,食用花生导致的过敏,仍然占据人类食品过敏死亡的90%,菠菜,可可等草酸含量仍然较高,增加人类肾结石的风险,扁豆,山药的茄碱含量仍然较高,必须较长时间加热才能安全食用等等。这都是基因组编辑大展身手的素材,可以迅速驯化食用动植物,让我们的食品更加富有营养和更加安全。

#p#分页标题#e#

  不过,提起基因编辑,不得不说到它脱靶的风险。周俭民向中国之声记者表示,植物中的基因编辑也的确存在脱靶的风险。但周俭民认为,植物的脱靶一般不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植物里面的脱靶远远没有医疗上面脱靶的后果大。植物里面脱靶的话,就相当于紫外线或射线照射之后,不知道把植物哪儿变掉了,变得不好了。但不好了,我们一般育种家就会不要它。这个脱靶也是一样的,大不了长得不好,你不要它。但是通过一个脱靶来产生一个有害的食品,这个目前还是比较难的。

  据悉,日本正在开发的基因编辑食品包括增加降血压成分的西红柿和个头更大的真鲷鱼等。基因编辑食品今年夏天就有可能在日本上市销售。日本消费者厅接下来将研究相关标识方案。消费者是否会接受新技术还有待观察。欧盟法院于2018年7月裁定,基因编辑的作物必须经过与传统转基因植物相同的冗长审批程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