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发展“美丽经济” 助农致富扮靓城乡
4月的广西柳州市区沉浸在27万株洋紫荆绽放的粉红色中,这一树树的粉红,苗木约一半来自柳州郊区的柳江区三都镇。
广西柳州紫荆花如雨般凋落,道路变成粉红色。 朱柳融 摄
322国道横穿三都镇境内,一片接一片的花草培育基地,从公路两旁延伸至各村屯。成片的洋紫荆迎春怒放,使这个壮族村庄犹如置身花海,吸引不少游客观赏、摄影。三都镇白见村板朝屯村民覃树成,正穿梭田园中查看洋紫荆剪枝、施肥情况。
“30年前,为响应‘退耕还林’的号召,村民开始大面积地种植洋紫荆苗木,板朝屯120户超八成村民加入其中。”50岁的覃树成介绍,1994年他开始种植洋紫荆,从当初25亩到如今85亩,家里土房变楼房,自行车换汽车,他还开了家苗木公司。
三都镇洋紫荆苗木培育鼎盛期达到4000亩,苗木销往广西、广东、贵州等地,扮靓城市道路。板朝屯村民因发展“美丽经济”,发家致富。据三都镇官方初步统计,该镇花农年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人民币,下同)。
三都镇洋紫荆苗木培育同时也提升了村庄的“颜值”。群山包围的村庄,每到春季增加了浪漫的粉红,自然成景。2002年板朝屯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明村屯,2006年获得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称号。
像三都镇板朝屯这样,扮靓他人,提升自身“颜值”的村庄在柳州并非个例。被称为“紫荆花村”的柳州市柳北区下陶村,2010年开始发展“美丽经济”,大规模种植洋紫荆树,目前已达上千亩。
“效益最好的时候一年可以赚几十万元。”下陶村村民黄技有表示,种植洋紫荆树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每户村民都盖上洋房,买上汽车。
该村村容村貌也发生巨大变化。在黄技有印象里,从前下陶村环境“脏乱差”,家门口牲口家禽粪便随处可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后,村里修建宽敞的水泥路,一栋栋小洋房置身在花海中。2015年,该村荣获广西“绿色村屯”称号。
下陶村的改变,是近年来广西建设美丽乡村一个缩影。十年前的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村民单家独户分片种植的甘蔗旱地或者稻田,毫无景观可言。近年来,随着苗木企业的不断进驻,该地汇集了300多家花卉苗木企业。
三塘镇将各片区花卉苗木种植园串联升级改造,构成“十里花卉长廊”景致。如今,“十里花卉长廊”沿线的村庄,不仅为扮靓城市提供大批花卉苗木,更蜕变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地标,成为周边城市热捧的休闲观光好去处。
从城镇退休后将户口迁回下陶村的覃振奎说:“农村环境越来越好,空气清新,退休后就回农村养老。”(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