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颜老师”:让杨梅树甩掉“包袱”成致富树
中新网台州5月4日电 (见习记者 范宇斌 通讯员 刘蒸蒸)暮春时节,浙江省临海市古城街道许墅村的杨梅山上,青青的杨梅幼果已挂满枝头。
“你看这两颗杨梅挨得这么近,得掐掉一粒,不然到时候挤在一起,杨梅容易烂果。”许墅村弘宝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颜丽菊又跟果农强调起疏果的事。
“杨梅好吃,管理也蛮难。”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天榜说,“颜老师一年总要跑好多趟,到村里讲课,到山上指导。”
图为:颜丽菊在上农技知识推广课 受访者供图
杨梅是临海市继柑橘之后的第二大水果产业,该市种植面积13.3万亩。而在果农那里,颜丽菊的“江湖地位”并非一蹴而就。
1984年,颜丽菊从台州农校毕业,成为临海市双港林特站的水果技术员。当时,临海白水洋上游村等地刚开始引种东魁杨梅,果农们无不期盼着杨梅树早日结果,卖上好价钱。
但因技术缺乏、管理不当,许多果农种植的杨梅出现投产迟、品质差等问题。颜丽菊一趟趟地往村里跑,推广控梢保果、矮化修剪、疏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年轻技术员的一腔热情,农户们一开始并不能接受。
“本地水梅卖两三角一斤时,东魁杨梅就卖三块五了,一篮抵得一担。”颜丽菊说,正因如此,果农们不舍得给果树“瘦身”。“疏果是为了获得优质果品和持续丰产,这个道理他们听不进去,觉得这是白白扔钱。”
颜丽菊传授的杨梅种植“秘笈”,逐渐在果农中深入人心,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得到推广普及,促成了杨梅优质高产。
图为:颜丽菊指导果农管理杨梅树 受访者供图
有一件趣事颜丽菊一直记得。
“白水洋有对父子都种了杨梅,父亲按我们教的方法疏果,儿子却不舍得摘除。结果老爸的杨梅通风好、营养足、落果少,果子又大又甜,收入反而更多。”颜丽菊说。
“我去村里上课,就给他们讲这个例子,比讲一百遍科学道理都有效。”而“颜老师”也从此成了果农心中的技术“权威”。
仅在上游村一地,就建成2200亩早丰优质东魁杨梅核心示范基地,杨梅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最高株产值8000元。上游村也成为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
杨梅是一种“娇气”的水果,怕雨、怕虫,果农急需专家“支招”。“颜老师帮我们引进了杨梅网室避雨栽培技术,给杨梅树挂上‘蚊帐’,防止果蝇产卵。”王天榜指着一堆银灰色的网膜说,“过几天就可以往架子上挂了。”
“五月挂网,采前再加盖薄膜,能有效防虫避雨。”颜丽菊介绍,弘宝杨梅专业合作社前几年修剪控冠做得比较好,他们因此选择这里作为浙江省种植业主推技术示范基地。
杨梅种植技术不断成熟,颜丽菊也从当年初出茅庐的小姑娘,成长为如今的技术“大咖”。参加工作至今,她主持或参与50多项课题,有18项科技成果获奖。
几十年的上山下乡、授课指导,让颜丽菊与农户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年杨梅开花、结果等生产关键季节,找颜丽菊咨询的果农特别多。有些果农早上五六点钟就上山干活,碰到问题随时会打电话咨询,经常把她从睡梦中叫醒。
#p#分页标题#e#繁忙的下村讲课、上门指导之余,才是颜丽菊开展专业研究的时间。杨梅采摘季节,她每天要到杨梅种质资源圃,白天采样,晚上对杨梅品种特性进行测定记录,一直要忙到夜里10点多。
这样的忙碌,颜丽菊并不觉得多辛苦。“现在条件好了,来去都开车。”她说,刚参加工作时,下乡都是骑车,还常常要扛着自行车翻越界岭水库大坝。“有一次去村里讲课,裤子都摔破了,觉得怪难为情的。”
颜丽菊的工作热情也感染着周围的年轻人。同事蒋芯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专业,2015年参加工作。“跟农民打交道,颜老师是我们的榜样。”蒋芯如是说。
今年“五一”前夕,颜丽菊获评浙江省劳动模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0多年,而今,她也十分关心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接力”,尽力使农技队伍真正成为服务“三农”的强大“后援”。(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