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最新研究:四千万年前西藏地区曾分布“
南京10月17日 (杨颜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7日发布最新研究:该所与英国、印度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通过报道西藏产的琥珀化石,揭秘四千万年前西藏中部曾存在一片巨大的“热带雨林”,为了解青藏高原古环境提供了关键证据。
该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古生物学期刊《Palaeoworld》。
图为本次研究的孢粉化石。南古所供图
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如今高山绵延、冻土广布、气候干燥。最近研究却揭秘了这片神秘高原的“另一副面孔”:四千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湿润温暖的热带雨林。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王贺等人在张海春研究员、李建国研究员和王博研究员的指导下与英国、印度研究人员合作,首次报道了西藏产的琥珀化石,该发现为复原青藏高原的远古环境提供了关键证据。
王博介绍,研究团队对西藏伦坡拉盆地丁青组的琥珀、介形虫和孢粉化石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琥珀来源于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科植物正是现今亚洲热带雨林的代表植物,其现今生活的最大海拔高度为1300米。
图为本次研究的介形虫化石。南古所供图
“当时,西藏中部的海拔比较低。随着印度洋温暖水气的流入,当地孕育起成片的热带雨林。”王博还勾勒出当时热带雨林的面貌:温暖潮湿的森林间,以高大的龙脑香科植物为主,类似如今的西双版纳地区。
科研人员介绍,西藏琥珀代表了龙脑香科树林的最北分布,也印证了龙脑香科植物的印度起源假说。西藏琥珀的发现,表明了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之后,晚渐新世之前,西藏中部存在热带雨林,其海拔不会超过1300m,这与现在西藏琥珀产地所处的平均海拔4500m的环境截然不同。
图为本次科研人员发现化石的西藏地区伦坡拉盆地。南古所供图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金资助。(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