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员3个月后 咏梅的生活变了吗?

网络 刘洋 2019-05-30 14:16  阅读量:11103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30日电(记者 上官云)咏梅,一个最近曝光率颇高的名字。在三个多月前落幕的第69届柏林电影节上,她凭借在电影《地久天长》中的精彩表演,一举夺得“最佳女演员”桂冠,由此为更多人熟知。

  但人们不知道的是,咏梅并非是一位科班出身的演员。在拍戏之前,当过公司的职员,也兼职过主持人。即便进入演艺圈,也保持了一贯的低调沉稳。获奖后,她的生活依然在不疾不徐地往前走。

  《地久天长》里的普通母亲

  近日,咏梅现身北京某艺术中心,声调柔和地朗诵了《费穆:<小城之春>》等三首诗。语毕,现场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咏梅朗诵诗歌。

在“春天读诗之夜”上,咏梅朗诵诗歌。大隐光时 供图

  台下一位观众说,咏梅并不是她想象中“大明星”的样子,而是只化着淡淡的妆,穿了一身乳白色的衣服,看上去不是特别耀眼,但很接地气,就像她在《天长地久》中塑造的那个角色一样,让人觉得亲切又熟悉。

  《地久天长》是王小帅执导的一部片子。讲述了原本亲密的两个家庭因为一次意外,其中一家远走南方,历经沧桑后再度聚首,秘密也终因年轻一代的坦荡而揭开。咏梅在其中饰演一位母亲王丽云。

  尽管距离获奖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但在接受采访时,咏梅还是不可避免地会被问到与《地久天长》有关的话题。

  回顾拍摄过程,咏梅说,有一段镜头令自己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老年的刘耀军(王景春 饰)和王丽云坐在儿子的墓前,寂然无声地喝酒、远眺,没有对话,但整个画面却透着深深的悲伤。

  不可否认,对演员咏梅来说,这部片子已经成为她的一个标签。

  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女演员

  咏梅是一位老演员,但并不是科班出身。她出生在呼和浩特,奶奶叫她森吉德玛,意思是“仙女”。1988年,咏梅从老家来到北京上学,毕业后进入贸易公司,当了一名普通职员。

  可能是平淡如水的日子太过枯燥,咏梅在工作几年后决心寻找一些新的机会,因为长得漂亮,她很快获得了拍广告的邀约,渐渐走进演艺圈。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咏梅得以出演一部电视剧的女一号。那会儿,她正在许戈辉工作室兼职主持一档《约会星期天》的节目。许戈辉觉得咏梅的气质很适合那部剧的女主角,便推荐了她。 

  “我去了后,导演说你也挺合适,就这样开始了表演。”咏梅回忆。而真正对表演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则是源自拍《梦开始的地方》。在她的眼中,表演成了跟艺术和心灵有关的事情,“这就是我喜欢的”。

资料图:咏梅。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资料图:咏梅。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没受过专业表演训练,她就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钻研角色。在电影《地久天长》中,她和王景春饰演一对在渔场工作的夫妇,咏梅便跑到福建拍摄基地体验生活,学习织网。后来,她干脆把网带到了家里,继续练习。

  编剧汪海林也非常认可咏梅的台词水平,并拿《刺客聂隐娘》做例子,“咏梅在其中有一大段文言独白,吐字发音自然流畅,肯定下过苦功”。

  从影视剧配角到“影后”

  但咏梅却一直没有大红大紫,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一些剧目中她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出现。演技得到观众认可,却难以让人们记住名字。甚至微博粉丝都只有五六万,难比“流量明星”。

  她的认真,还是渐渐获得了回报。

#p#分页标题#e#

  凭借在《中国式离婚》中的精湛演技,她获得了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具人气电视剧女演员奖提名;后来,2013年获得第1届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表彰大典优秀女配角奖。

  2019年,咏梅摘得第69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桂冠,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演员。

  那晚,听到自己名字的一刹那,咏梅显然是意外的。她下意识地用双手捂住了嘴,惊呼了一声,起身和邻座拥抱,脸上泛起了笑意。

  沉稳、淡泊是许多人对咏梅的第一印象,登上领奖台的时候,她还是保持着一贯的温和平静,但在随后的发言中,却不小心把导演的名字叫成了“王小春”。

  “这次得奖,我是真的挺开心。”咏梅这么对工作人员说。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

  但手捧象征“最佳女演员”身份的银熊归来,咏梅的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除了比以前更忙一些:各种采访、代言邀约接踵而至,时尚杂志上也常能看到她的照片。

咏梅。大隐光时供图

咏梅。大隐光时 供图

  咏梅比较喜欢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去担任嘉宾,比如一些读书沙龙。或者只是站在台上,给大家朗诵几首诗歌。

  “读诗的感觉,跟拍电影、电视剧特别不一样,后者主要在于表现生活、塑造人物。”咏梅说,自己挺喜欢读诗,诗是美的,也是抒情的。

  出名之后,咏梅确实没有着急接戏来增加曝光率,只是偶尔会在微博晒书和读过的诗、平时养的一些绿植。又或者,分享一些想去看的片子,让生活继续不疾不徐地往前走。

  可能对她而言,成名甚至拍戏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就好像她跟记者们提到的那样,生活需要诗来装点,也需要一些读诗时那样的仪式感。(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