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29  阅读量:9758   

  冬日的西北,黄河岸边更是寒风凛冽,一个背有些佝偻着的老人冻到直搓手,用力拉扯了下衣服领口,继续顶着嗖嗖的寒风来回走在黄河两岸的乡间小道,不时驻足望向路边的树,细细打量一番,将树的任何微小变化记录在随身的小本子。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12月的冬日,护林员老彭走在黄河两岸的乡间小道。 史静静 摄

  这是已快到花甲之年的甘肃省皋兰县老人彭正权平常的一天。老彭看护的梨树超过1000棵树,他每日坚守在黄河畔边,无论风吹日晒还是雨淋,从没有间断过。

  谈及为何守护梨树,头发花白的老彭用手轻轻抚摸着粗壮的老树枝, “看了一辈子,守了一辈子,也稀罕了一辈子。”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即使寒风刺骨,老彭每天坚持来看看每棵树。史静静 摄

  彭正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巡路的是地处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的万亩古梨园。

  梨园发展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园内最古老的梨树有四百多岁。

  目前,梨园种植规模达数万亩,荣获9张国家级名片,被中外学者誉为 “梨树博物馆”,还被世界吉尼斯认证为“世界第一古梨园”。

  梨园被称黄河流域一块生态奇迹,黄河在这里流经黄土地形成一个“S”形的太极弯,黄河与黄土地见证了百年梨园的万树繁花。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万亩梨园”被黄河紧紧地揽在臂弯。 古梨园景区管委会供图

  每年的4月,乍暖还寒的时节,西北的这座小城确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满园梨花吐蕊绽蕾,次第开放,一片片洁白的花瓣,如云似雪。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梨花盛开,满园春色。 魏建军 摄

  此前,生长了数百年的“万亩梨园”,因多种因素老梨树被砍伐。近年来,随着当地逐渐重视生态保护,聘请了数十名热心护林员看护老梨树。彭正权就是其中一员。

  每到春天,是老彭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当看着游人纷来沓至赏花,他望着那些花儿,咧开了嘴,“瞅瞅花骨朵开得多艳,这些年的功夫总算没白费。”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游人饱览“千树梨花千树雪”的美景。魏建军 摄

  彭正权所谓的“功夫”是每天雷打不动的的“守株待花”。

  哪颗树长势不好,哪棵树被人偷伐,哪颗树下有垃圾……他都要在第一时间记录,并上报给主管部门。

  入冬之后,正是火灾易发的时节,一点火星都会引燃树木。

  老彭更忙碌起来。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入冬后,百年梨树的枯枝存在安全隐患,老彭仔细查看每一颗树。史静静摄

  早上吃过饭就匆匆赶往梨园,河边刺骨的寒风有时冻的手脚快没知觉,老彭就一边跺脚一边呼气,依旧这跑跑那看看,生怕漏过一个防火死角。

  老彭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栽7、8颗梨树,巡逻的园林将近千亩,一天看一遍园子就要6、7个小时。这些年,一年要走破一两双鞋,真正是在用双脚丈量着梨园的每一寸土地。

  “护林没啥诀窍,主要看你能不能吃得了苦。”老彭说,看护梨树的工作扎根大山,起早贪黑,工作乏味,而且属于公益性质,并没有多少收入,所以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没人愿意加入守护梨树的行列。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万顷梨花晶莹似玉。魏著新 摄

  而老彭说自己在“享受”寂寞。“走着走着会扯着嗓子吼几句秦腔,累了会倚着树念叨几句心里话,就像和老朋友唠嗑一样。”

  老彭的工作,夏天紫外线强,走路多了容易中暑;冬季冰天雪地的容易摔倒,这对于他,都是小问题。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梨树落满白雪 。 魏著新 摄

  最让老彭担心的遇到大雨冰雹。“有一年,看着被冰雹打落的梨花, 我简直像丢了魂似的”。

  现在,老彭将1000多颗梨树都了然于胸。哪棵树容易生病,哪棵树该修剪树枝了……“这些树都长在心里呢。”

  巡查的路上,老梨树生病了他只要细细查看,便能对树的“病情”大致了解。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树龄百年的梨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魏著新 摄

  能当“树医生”的护林员们都是从小在梨园附近长大的农民,小小年纪听着老人跟他们讲老梨树的故事。

  当岁月让以前的小孩变成白发老人后,先辈们留下的梨树的古法种植技法,老人们都传承下来。

  老彭说,在没有化肥农药的时代,农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百年的古法让农民们学会用自制的“抠子”给树皮“抠痒痒”,不仅促进梨树的新陈代谢,还将树皮下的虫卵刮个干净,防止病虫害。

  平日里,除了翻地松土、施土肥这些是“养护”梨树最基本的方法。还有 “抹土泥”“树根堆沙”“种高田”等古法种植技艺。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古法技艺“种高田”。魏建军 摄

  所谓“种高田”,就是果农用当地俗称“蜈蚣梯”的10米多高的云梯攀上树,在半空中给梨树授花粉、吊树枝。

  随着这群护林员渐渐老去,护林员中的“年轻人”老彭忧心忡忡地叹了一口气,老年的护林员扛不动“蜈蚣梯”,年轻人不愿意来守林,“种高田”这种好技艺怕是要失传。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树龄278年的老梨树。史静静 摄

  虽说老彭已经到了城里人退休的年纪,不过,他每天坚持风里来雨里去到园里看着自己的“老朋友们”。

  老彭说,“全凭着感情才能坚持。”一年365天,只有春节才会给自己放几天假。

  年复一年,梨园已经成为了老彭“第二个家”。

  “几天看不见那些‘老伙计’,心里会空落落的。”风吹日晒的劳作,老彭脸上已爬满了深深的皱纹,可说起梨树,满脸露出了孩子般的自豪。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梨花竞相开放的美景。魏 建军 摄

  “几百年了,这些树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我要保护好,为子孙守护好这一片绿色。”

  由于常年在山路上行走,老彭的脚长了厚厚的茧。但是,多年和梨树的 “相濡以沫”。老彭说,“我愿意一直走下去,直到有一天,走不动了。”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图为护林员魏兴素望着老梨树。 魏建军 摄

  和老彭一样坚定的老人还有魏至太、魏兴素……这一群勤劳质朴老人,与大山相伴,与黄河相守,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守护黄河畔边的这块人文生态瑰宝。

  

古梨园守护人:看一辈子,守一辈子,稀罕一辈子

  老彭静静地望着老梨树,似有诉不尽的乡愁。 史静静 摄

  冬天来了,春天也不远了,梨树又该冒出新芽了。老彭静静地望着那些树,“我老了,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来关心古梨园。”说完这些,老彭抬起头笑了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