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另类县”会同:老师在坚守 学生挖不走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41  阅读量:8883   

  来自湖南“教育另类县”会同的调查:老师坚守,学生“挖”不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教35年,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的根是苦的,教育的果是甜的,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

  “对教育的投资,是花最小的本钱,做最大的买卖。”尽管会同县财政穷,但县里想方设法在“尽心尽力”办教育,尊师重教已成生态,地方对教育的重视在一个细节上充分体现:在县城的高中生如果在学校晚自习 ,可以搭乘财政买单的公交车回家。据介绍,政府此举既是鼓励学生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交通安全

  

会同一中学生在跑操。(会同一中供图)

会同一中学生在跑操。(会同一中供图)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记者段羡菊、明星、高文成)9月11日,《新华每日讯》刊载题为《老师坚守,学生“挖”不走——来自湖南“教育另类县”会同的调查》的报道。

  又是一个新学期开始了,在湖南,像往年一样,不少高一学生前往地级市或省会,开始他们的求学路。一些名校、民校若明若暗的“挖人““掐尖”大战,将一些县级成绩好的学生“掐”走。生源流失对县级教育带来冲击,不少地方的县级教育出现“失血”状态。

  然而,湖南省也有一些县,在“生源大战”面前,阵地岿然不动。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就是这样一个“教育另类县”。教师节前夕,记者来到这个虽尚不富裕但“教育自信”爆棚的山区贫困县探访。

  也曾“哀求学生和家长留下来”

  在怀化市,一些高中的校领导们经常分片区到下面县里“挖”初中的尖子生,可大家都不情愿分到会同,因为挖会同的学生,难。

  “有一个学校的领导辗转找到我,说,你们前一百名的学生我们挖不走,能不能推荐几个两百名以内的学生,我回去好交差。我说,那怎么行!”县长周立志告诉记者。

  作为全县教育的领头羊,在生源流失面前,会同一中也曾有不堪回首的一页。

  身板硬朗、不知疲倦的校长侯邦明有一股山里人办学的倔强劲。2002年,他到会同一中担任校长。他清晰记得,2004年会同中考的前10名,有7人准备到外地读书。他说自己永远记得当时“哀求学生和家长留下来”、却无功而返的情景。

  “学生走了,说明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不信任,这让我和老师们感觉很痛苦。”

  那段时间,跑到外面的学生高考失利后,想回到会同一中来复读,被向来爱护学生的侯邦明一概拒绝,“就是为了争一口气。”

  为了这一口气,会同一中狠抓教学质量。“这是能不能留住学生的主要因素。”侯邦明说。2005年,会同一中高考“打了一个翻身仗”,高考成绩跻身怀化市前列。他明显感觉到,“家长、学生和社会的态度都变化了,以后学生流失明显减少了。”

  由于生源流失,湖南不少历史上办学质量很高、为一县精英主要输出地的县一中现在已经滑坡,由此引发县级初中、小学办学质量下滑的连锁反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2017年,会同高考质量综合评估列怀化全市第一,实现“六连冠”。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9门科目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27项指标17项列全市第一,综合指标连续四年列全市第一。

  会同一中更是亮出了“怀化市一流,湖南省知名”的办学目标。侯邦明说,除非因为亲戚调动等特殊原因,会同的高中生很少外流。“还经常有外县学生想来我们会同一中上学,可是招生政策限制,他们难以如愿。”

  新学期开学,会同县城小学生入学人数比幼儿园结业人数多了200多个,其中大部分学生是从外地回流。小学校长们认为,会同的教育质量名声好,是吸引这些外出者子女的重要因素。

  城北学校校长饶菊芳是当地资深的小学教师,自己女儿中考后,她曾经也动了送女儿去长沙读书的念头。

  可是,经过反复考察比较后,一家人决定“坚信会同的教育”,“把孩子放在身边陪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提到现已在知名大学医学院读大三的女儿,饶菊芳笑着对记者说:“我这一步走对了。”

  也曾有成绩优秀的孩子,到长沙“名校”就读,然而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虽然发挥不理想的因素很多,可之后好多家长送孩子出去上学变得更加谨慎了。我们会同自己的中学在怀化市就数一数二,没必要送出去。”饶菊芳说。

  黄若萱是会同一中的高二学生,经常考进年级前十的她是个“学霸”。

  中考成绩优异的她也想过出去读高中,可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她认为,“出去读书一是太麻烦家里人了,照顾我的负担会比较重。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同一中也不差,我们老师很负责。”

  “我们不是只盯着尖子生”

  穷县会同,有一群战斗力“爆表”的教师队伍,他们坚守岗位,甘于清贫,默默奉献。

  还有4年就要退休的谢超宝老师,是会同一中的一员老将。他回忆两年前任高三年级组长时说,“我坚持和班主任一样,几乎天天守在学校,有时晚上12点以后还不能休息。在高考最关键的2016年上半年,我吃住在学校,仅在家里住过三个晚上。”

  为了增加学生营养,会同一中的班主任梁芳、李小林、庄芬香等老师,还经常给学生煮鸡蛋。谢超宝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教35年,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的根是苦的,教育的果是甜的,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

  饶菊芳是全县小学屈指可数的“特级教师”。为了山区的孩子们,她放弃了多次外调的机会。2016年,长沙某知名学校邀请她任教导主任,在县教育局挽留后,她婉拒了。一家在会同投资房地产的老板,以高额年薪邀请她任贵阳项目配套小学的校长,她没有动心。

  她说,自己的使命,就是“为新开办的城北学校‘找到北’”。

  多年来,在长三角、珠三角等薪酬待遇较高地区学校“挖人”冲击前,尽管也有“孔雀东南飞”,但会同一中的教师队伍总体保持了较好的稳定。2016年前后,会同一中经历了一次骨干教师流失的严峻考验。

  近些年相邻的贵州某县,苦于缺乏优秀师资力量,把“挖人”目标锁定住名气较大的会同一中。如同一部惊险的谍战剧,这个县派员“卧底”会同县,四处搜集骨干教师的情况,通过熟人介绍,使用超常规手段开出特殊优厚的条件,少数教师因此出走。

  会同县领导获知情况后,心急如焚,立即安排已从一中调任县教育局局长的侯邦明前往劝说。

  地理骨干教师粟明坤,是侯邦明当年的学生,在劝说下回归了会同一中。“这边是尊敬的老师,大打感情牌,我听得热泪盈眶,不好拒绝;那边是8万元安家费和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令我左右为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