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的焦虑:“幼小衔接”与“零基
石家庄12月13日 (肖光明 张帆)河北石家庄市民刘燕女士的孩子在一所公立幼儿园上中班,最近她很焦虑,她发现明年打算留在幼儿园上大班的孩子寥寥无几。
图为“幼小衔接”班教授拼音。 石家庄市启明星教育培训学校微信公号截图 摄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来看,教育部等部门连续发文,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倡导“零基础”上小学。但是,面对家长们普遍“望子成龙”的期盼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的焦虑,目前,社会上培训机构小学化的“幼小衔接”班异常火爆。
对此, 记者近日来到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就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零基础”上小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家长:上与不上各有利弊
根据卓越巧问教育与亚洲幼教年会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幼小衔接调研白皮书》显示,94%的家长都意识到“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性。同时,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进入小学存在担忧。
那么,已经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们的情况如何?
“在石家庄未来强者幼儿园大班,孩子10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完了,拼音也都学完了,汉字也教了几百个。现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三个月,才学到10以内的加减法。”石家庄市民周丽丽说。
周丽丽说,据她所知,孩子现在的同学有好几位在暑假里报了“幼小衔接”班狠学了两个月。“小学学习拼音的时间比较短,如果之前没学可能会吃力。”
石家庄市民杨静女士的孩子也上过半年的“幼小衔接”班,她认为这样会让孩子进入一年级以后相对轻松一些。
相对于周女士和杨女士,石家庄市民张新顺女士则对小学化“幼小衔接”班持反对态度。
她也是“跟风”报了一所“幼小衔接”班,但是她发现,孩子一天到晚都是学习,上了一周后就马上终止了。
图为在儿童培训机构门口等待孩子放学的家长。 张帆 摄
通过对“幼小衔接”班的观察,张新顺认为,应该清楚孩子每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在学前阶段,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发现学习的兴趣。她表示,孩子在“幼小衔接”班学到的仅是死记硬背的正确答案。比如5加3孩子知道等于8,但是如果问孩子:爸爸给了你五个苹果,妈妈给了你三个苹果,你有几个苹果,他就不会回答了。
她认为,现在的家长仅关注成绩,只要求孩子学会标准答案,而“幼小衔接”班的存在,就是为了迎合家长的焦虑而不是为了孩子。
小学:一张“白纸”更易成长
“我们发现,今年入学的新一届小学一年级学生有50%以上在拼音、数学等方面都有基础。但是,社会上所谓的‘幼小衔接’班或者是私立幼儿园教学良莠不齐,在规范教学方面做得很差。孩子们或是拼音发音不标准,或是握笔姿势不正确,或是算理不清,我们纠正孩子们的习惯要比教授新知识要难的多。”石家庄市国际城小学一年级年级组长钱老师说。
钱老师是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资深小学教师,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孩子们从一开始基本上全部是“一张白纸”入学到现在的大多都是有基础地入学,她认为一些家长们过度“拔苗助长”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了。
钱老师说,近些年来,她发现那些入学时候掌握100以内加减法、掌握拼音以及许多汉字的孩子们,进入小学阶段,一些孩子就会觉得掌握了,养成课堂听讲不认真等不好的学习习惯,进入高年级反而掉队了。
边老师是国际城小学一年级的一位班主任,教授孩子们语文和数学。她说,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拼音就安排了38个课时,孩子们大约需要学习一个半月以上,小学一年级一开始的知识量并不大,这些课时足够孩子们掌握。
边老师表示,拼音、算数等知识内容,应遵循孩子的生长发育周期,实在没有必要提前学。
石家庄市某城乡结合部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袁老师表示,孩子们需要的是养成好习惯的“幼小衔接”而不是小学化的“幼小衔接”。
她表示,家长们对待孩子的学前教育要理性,养成教育很重要,比如培养孩子上课时间不去厕所、别人说话不要打断等。学习知识,还是放到小学阶段比较好。
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写作业,儿慈母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虽然是网络上的一则段子,但是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在课业压力下,亲子关系的现状。
图为一些培训机构火爆的现象,孩子们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书包 张帆 摄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个别学校对于家长、孩子的过高要求也是“幼小衔接”班与各种补习班火爆的原因。这样更容易滋生已经入学和即将入学孩子家长的焦虑心态。
石家庄市民王女士反映称,该市的南石家庄小学,在一年级开学前就已经组建了班级群,老师每天在群里布置作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称,她的孩子目前正在石家庄市绿洲小学读一年级,虽然现在教育部门规定,低年级的孩子不许留书面作业,但是学校还是安排孩子所在班级的家委会买了三套练习题,每天布置家庭作业。“开学没多久,学校还组织了期中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还被老师‘叫家长’,这样更增加了家长们的焦虑。”
石家庄市北苑小学李晓冰校长表示,幼儿的童年应该是轻松快乐的,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孩子的特点,合理评价自己的孩子,做好陪伴非常重要。
“家长是保护孩子心灵成长的第一道防线,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尽量给孩子们多一点休息、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李晓冰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