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暖民生

网络 刘洋 2019-02-13 10:40  阅读量:11558   

  发放精准扶贫贷款、优化助学贷款服务、发行绿色金融产品……国家开发银行坚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改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基础设施匮乏、学前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状况,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创新融资模式,将幼儿园与幼师学院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授信,累计发放贷款23.5亿元,帮助解决9万多名学龄前儿童教育及师资来源问题。这是国开行引金融活水,为民生注入暖流的缩影。

  精准贷款助力脱贫

  日前,来自厦门的建发纸业决定专项采购四川省叙永县农户的竹原料,这为乌蒙山区深处的贫困农户带来了脱贫希望。为确保项目早日落地,国开行迅速行动,协同国开行四川分行、厦门分行给予贷款支持。项目落地后将促进叙永县45万亩竹基地建设,带动乌蒙山区贫困人口实现人均增收1413元。

  这是国开行东西部扶贫协作在四川省落地的首个项目,也是国开行聚焦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领域的一个具体案例。

  2018年以来,国开行着力推进“三大行动”,一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在准入标准、贷款利率、信用结构、贷款期限和人员派驻等方面,对深度贫困地区给予倾斜支持。二是东西部扶贫协作行动,连续两年召开开发性金融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会,与东部地区政府联合举办14场“开发性金融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在行动”活动,共对接290家龙头企业,促成24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三是定点扶贫行动。不断加大对贵州务川、正安、道真和四川古蔺4个定点县的帮扶和支持力度,向四县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76亿元,累计捐赠资金4570万元,支持当地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特色产业发展。

  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开行已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8800亿元,覆盖全国1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欢表示:“国开行要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确保精准扶贫贷款发放力度不减、质量提升。”“十三五”期间,国开行将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5万亿元。

  国开行始终把棚户区改造放在支持民生改善的突出位置,切实发挥棚户区改造融资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棚户区改造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积极推动投融资模式和金融产品创新,以市场化方式鼎力支持棚户区改造,已帮助超过2100万户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实现从“忧居”到“宜居”。

  加大助学助业力度

  作为我国助学贷款的主力银行,国开行满足了全国85%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子的助学贷款需求。2018年,国开行为402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合同总金额287亿元。该行助学贷款累计发放额超过1600亿元,资助学生突破2600万人次、1188万人。

  2018年以来,国开行继续为助学贷款工作提供“三重保障”。

  第一重保障是各类学生全保障。国开行经办的助学贷款已覆盖教育部门认可的全部高校,支持对象涵盖了家庭经济困难的预科生、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实现对各类学生和院校的全覆盖、全保障。

  第二重保障是贷款资金足额保障。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较上年有所增加的情况,国开行“应贷尽贷”,足额保障助学贷款资金规模,全力保障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贷款需求都得到满足。

  第三重保障是“三类学生”提前保障。对建档立卡户、城乡低保户的学生和高中获得了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国开行联合各地教育部门通过高中预申请,在高考前为其认定贷款资格,使学生提前得到了国家助学贷款保障。

  国开行持续优化助学贷款服务,真正做到“即来即办,一次办毕”。2018年,配合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开展县级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广高中预申请和预约办理机制,实施错峰受理、贷款办理下沉至乡镇和高中等措施,努力把贷款送到家门口。2018年,通过广西、云南、甘肃、贵州等23个省区市的共1006个高中和乡镇中心校贷款办理点,国开行共为13.9万名学生办理了贷款。

  截至目前,国开行已累计在20个省区市举办了56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场招聘会,共有1.9万家用人单位提供了近30万个就业岗位,43万余人次学生参加,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超过7.6万个,实现了从“助学成才”到“助业圆梦”的跨越。

  赵欢表示,国开行将继续加大助学助业力度,帮助学生实现“就学地就近应聘、家门口实现就业”,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践行绿色金融理念

  截至2018年6月末,国开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1.87万亿元,年平均节约标准煤5327万吨、水225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252万吨、二氧化硫166万吨、氮氧化物84万吨、化学需氧量43万吨、氨氮5万吨,在引领绿色信贷、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2006年12月,国开行就成为中国第一个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的金融机构,并主动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

  在国际业务中,国开行也积极践行绿色金融理念。

  一方面,参考联合国全球契约等国际指南,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针对国际业务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在风险与收益评审环节,重点对企业环保责任以及所在国(地区)要求企业履行的特殊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并将境外律师对包括环评在内的书面意见,作为国际合作项目贷款评审的一项必要条件。

  国开行探索发行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粤港澳大湾区清洁交通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绿色发展”等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并在香港联交所和中欧国际交易所成功上市发行首笔中国准主权国际绿色债券,既引导各类资金支持生态环保事业,又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债券在中国的发展。2018年,国开行还首次发行了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了有益尝试。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3日 12 版)


(责编:邵馨尔(实习生)、申亚欣)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