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童观察:寄宿制学校抚平的那些留守伤痛
寄宿制学校抚平的那些留守伤痛
一所乡校的留守女童观察(下)
就日常生活而言,除家庭,学校占据着农村留守女童的最主要时空。相对于家庭与社区生活中重男轻女的地位安排,留守女童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得到一定的教育关爱与支持。
寄宿制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抹平了留守与否的区别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问题,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留守儿童数量众多的一个政策回应。
从2014年开始,笔者在中部省份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草山小学蹲点收集资料,开展留守儿童研究。草山小学的调查表明,寄宿制学校也确实在一定意义上抹平了留守与否的区别。
草山小学因为留守儿童众多,常常成为“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重要基地。就日常工作而言,学校与老师基于自身的理解和价值立场,也会开展一些日常关爱,只是没有特别区分而已。
比如,在用餐期间,有些班主任会陪着孩子在食堂吃饭,一是督促养成好的用餐习惯,二是制止倒剩饭剩菜以保证营养。又比如在就寝后,学校值班领导、老师和班主任会下到各个寝室,查看学生是否在寝室、被子是否盖好了、是否存有安全隐患等。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就是他们的代理家长”。
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元旦,何老师都组织班级晚会,每次都会写上长达4页的主持词,让学生踊跃参加节目——他想让留守儿童也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并积极表现自己。有一次,何老师专门用了一节课教学生“如何给自己远方的父母送去生日祝福”,让他们将父母生日和话号码写在小卡片上,在父母生日当天打个话送去祝福。2015年,一批来自江苏的特级教师来草山小学送教时,也表示,一眼就看出何老师班上的孩子与别班的孩子不一样,“他们脸上更阳光,更有朝气”。
这些自发的关爱行动表明,老师更多的还是将留守儿童看作一个统一的群体,甚至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也不会作太大区别。这种“一视同仁,重点关注”的留守儿童关爱模式,在农村学校中比较普遍。当然,他们的这种草根“全纳”理念,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会具体对待。
老师对留守女童的看法不一
就留守女童与非留守女童的性格比较,老师们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留守女童和非留守女童没有任何差别,留守女童甚至比非留守儿童还要“听话”。
沈老师(女,30岁)认为原因在于“非留守儿童有父母在身边,会比较放肆和任性,想着自己出了事反正家里有人‘撑着’”。但是,在沈老师看来“留守女童独立性也比较强,在学校里每天都有同学陪着,也没有觉得她们不开心”。基于这种认识,“我觉得她们不是问题儿童。她们有些人成绩比非留守儿童还要好”。
可见,留守女童表现出来的“乖巧”、独立性强与学业成绩优良等“闪光点”和“优秀品质”,掩盖了教师发现其弱势地位的眼睛,因此并不会开展针对性的关爱行动。
另一种则认为留守女童与非留守女童有着很大的区别。
张老师(女,40岁)从一位老师兼母亲的双重角色出发,认为“有家长在身边和没有家长在身边的区别是很大的”。这种区别表现在缺少父母之爱的会变得比较冷漠和内向,性格比较古怪,遇到青春期生理问题则茫然无措,“农村这样的环境,信息比较封闭,都没有人教她们,女孩子们从哪里知道青春期知识呢?”一位留守女童曾经向笔者的一位研究助手反映,“我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我不好意思去问他们(关于青春期的知识),只能周末打话问妈妈。”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留守女童与非留守女童有区别,在一些方面留守女童的行为表现等要优于非留守女童,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又要比非留守女童要差。
何老师则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认为留守女童在学习成绩方面要优于非留守女童,原因是“留守女童的大脑更灵活一些”,进一步追问原因则是“留守女童的家长大脑比较灵活,能看清形势,相应地他们的子女中聪明的孩子也多一点”。
同时,何老师认为,一定时间内留守女童的心理和性格可能受父母外出打工的影响较大,“刚接手三年级这个班的时候,她们心理阴影是特别大的,觉得自己是没人要的孩子”“我会选择开导、鼓励这些留守女童,以尽量减少不良影响”,但这些不良后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失,“到了现在,她们可能也慢慢习惯了这种生活,分不出到底是留守女童还是非留守女童会更苦恼一点”。
学校有理解我们的同伴
寄宿制生活,意味着同学们朝夕相处的五天校园生活与各自分开的两天家庭生活的交替进行。面对“是喜欢在家里还是喜欢在学校”提问时,留守女童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回答“喜欢在学校里的生活”。
虽然在家里饭菜口味得比学校好一些,但是祖辈监护人因为要在田间地头务农,留守儿童常常独自面对空荡荡的房间。看视成了她们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娱乐活动,有时候视也不让看。在学校里,可以和同学们说好玩的事情,玩游戏,每天都有说有笑的。还有的同学在周末特别想学校时,会和同学一起骑车来学校玩,虽然翻墙进学校是一种违纪行为,毕竟“在家里太无聊了”“家里没人陪”。在周末,也有些留守女童宁愿无聊地待在家里也不出去玩,一个原因是“村子小,没有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女生”。
另一个原因是“怕被欺负”。有一次,莲莲和哥哥路过家里附近的宗族祠堂时,被几个男孩拦着,说他们把祠堂里的凳子弄坏了。“其实是他们干的,赖到我们头上”,后来奶奶就不让他们出去了,说“人家看到我们家里没大人,就欺负我们”。
而在校园里,尤其是寄宿制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留守与否对于留守女童的影响。
与村庄和家庭生活不同,校园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离开了父母的,因此“并不会觉得她们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就很嫉妒,不会特意因为爸爸妈妈在不在家而跟(或不跟)一个人玩。但是在家里,就会感觉不一样”。
非留守女童可以通过留守女童的穿着打扮、零花钱的多少来判断其监护人是否关心她。一些非留守女童在意识到留守女童的困难之后,会更多地关心她们:“比如莲莲,冬天那么冷还穿那么少。我就告诉她让她多穿点,不要感冒。她奶奶每周只给她一块钱零花钱,甚至有的时候不给钱。我会多关心一下她们。”
草山小学的女生和男生之间有一条无形的“三八线”,校内校外皆然。一般来说,女生只和女生玩,男生只和男生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