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老王:用一支笔画尽一座城消失的记忆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34  阅读量:8500   

  在用钢笔写字都少见的年代中,有人却在用钢笔画记录着昔日的老街,而且还办了画展、出了名……他叫王相俊,一名钢笔画家。

  在王相俊《所城里》系列钢笔画中,有一幅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冬日雪后的胡同一角,天色灰蒙,墙壁潮湿,白雪覆盖了房檐、烟囱、花盆,在一户人家门外,一辆自行车靠墙停放,车座上放着一只蛋糕盒……尽管大门关着,却让人对屋内的场景满怀想象:雪天里家人已归,正在庆祝生日,屋里的温暖冲淡了门外的寒冷。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初看王相俊老城系列钢笔画,人们大多感叹“画得真像”、“和我以前住的房子一模一样”。再看一会儿,有人泪目,“这不是画,这是我曾经生活的轨迹”。

张玉雷 摄

张玉雷 摄

  与钢笔画结缘

  大学即将毕业,听说“所城”老片区要改造……2004年的王相俊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午夜梦回,眼前浮现的尽是年少时家人、邻居在胡同里的生活场景。

  “所城”有600多年历史,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保存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宅建筑。历经百年风雨,这里的建筑早已老化。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毕业实习期间,王相俊接触到了超写实钢笔画,这种画极致的表现形式与独特的美感令他震撼。他来到老城区,开始尝试用钢笔画老房子、老墙……

  在一幅取名《廊》的画里,有一个门廊,里面停着几辆自行车。“这个‘大金鹿’是我母亲的,她身高一米六多一点,年轻时总是骑着这个大车驮东西;这辆‘飞轮’是上初中时家人买给我的,我骑着它逛遍了老街。”王相俊说。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王相俊与他最喜欢的画之一,画里有他母亲的自行车。张玉雷 摄

王相俊与他最喜欢的画之一,画里有他母亲的自行车。张玉雷 摄

  王相俊就这样画完了胜利片区、所城里、朝阳街、烟台山、芝罘岛渔村等。他研究了老建筑的一砖一瓦,画出了老街的夏日蝉鸣,画出了雪后胡同里买早点的行人,画出了晒着衣服的小院子……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雪的模样

  “最难画的是雪。”王相俊一开始不敢画雪,雪的部分只能留白。他反复练习,下雪天坐在街角写生,亲手抓雪捧雪,感受真实的雪。

  在雪里,王相俊一坐就是两个小时,每次画完,全身只有牙齿和眼睛能动。因为不忍眼前的房子将要消失,王相俊坚持画了8个冬天。他画了数不清的草稿,尝试多种技法来表现雪的立体感,最终在10年后画出了雪的“清脆厚重感”。

钢笔老王:用一支笔画尽一座城消失的记忆

钢笔老王:用一支笔画尽一座城消失的记忆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王相俊说,在起初画画的八年,他主要靠父母每月资助的五六百元生活,几乎不接触朋友,不出门,每天平均画画16个小时。

  记不得换了多少钢笔尖,十几年来,王相俊用过的英雄牌碳素墨水瓶早已堆起了“山”。

  偶然的机会,王相俊的一幅画被一位画家老师看到,这位老师表示一定要看看他其它的画,就来到了王相俊家中。

  “当我把压在床底下的画全部拿出来,铺满地面时,感到心痛,心痛这些年来的付出,也有成就感,终于赶在这些建筑消失前完成了画。”

  有人说,王相俊的画似乎有“穿墙”的本领,明明画中只看到一面墙,却能感受到其中的生活气息,似乎能看到墙里面孩子与父母亲的生活。

钢笔老王:用一支笔画尽一座城消失的记忆

钢笔老王:用一支笔画尽一座城消失的记忆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只有王相俊知道,他在画一面墙时,费了多少心力,融入了多少情感。

  将记忆留在画里

  一开始,王相俊并不想将他的画公开展示,只想作为童年的记忆保存。但最初发现他作品的那位老师说了一段话:“搞艺术要有公益之心,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很少有人会去保护老建筑,而你的画会引起大家的共鸣,促使大家去保护老城。”在老师的一番引导下,王相俊终于开办了画展。

  如今,王相俊画过的胜利片区老建筑已拆除,变成了繁华的商业区。而所城里、朝阳街片区的居民也已搬离,剩下一片亟待修缮改造的老房子。

  记者在所城里街区还能找到王相俊画中的一些老房子,但没找到自行车、湿衣服、杂物,那些曾经的生活气息已永久地留存在了画里。

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供图

  2015年,王相俊又将画做成了明信片,他开始画烟台的景点、风物,一边画,一边做文创产品,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座城市。

钢笔老王:用一支笔画尽一座城消失的记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