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保蓝天这样做:增加利用渠道 减少秸秆乱烧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35  阅读量:18175   

  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85%以上

  增加利用渠道 减少秸秆乱烧(绿色焦点·秋冬蓝天,今年这样干③)

  秸秆与果实相伴而生,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秋收时节,小小秸秆备受关注。据统计,全国秸秆每年产量9亿多吨,其中一些秸秆采取焚烧方式处理,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秸秆焚烧为啥屡禁不止,禁烧难在哪儿,秸秆利用的出路在哪里?

  年年禁年年烧,疏堵结合才能防止“村村点火”  

  近日外出采访,记者发现,在北方一些村庄,收割后的庄稼地留着秸秆茬,一些地块零星分布着火点,冒着浓烟,随风上扬散入空中。10月1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通报,也印证了记者所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一些市县存在秸秆焚烧问题。

  一些基层干部反映,焚烧秸秆防不胜防,有的农民趁下半夜防备松懈时,悄悄点火;有的趁天要下雨,一把火烧了,让雨浇在地里。

  秸秆焚烧产生的危害不小。火点附件空气混浊刺鼻,周边百姓出门捂着鼻子,一看见点火马上回家闭窗户。农业农村部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全国介绍,焚烧秸秆会产生固体颗粒物,对局部地区特殊时段的PM2.5浓度有一定贡献率,对城乡生态环境和居民身心健康都带来严重威胁。

  打好蓝天保卫战,迫切需要解决好秸秆焚烧问题。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强化地方各级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重点区域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严防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区域性重污染天气。各地也进行了周密部署,出台禁烧令,强化干部力量加强管控,铁腕重拳治理,努力实现秸秆零火点。

  但彻底遏制秸秆焚烧并非易事。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金书秦博士说:“农民知道烧秸秆不好,可不得不烧。过去村民用它来烧火做饭,饲喂牲畜,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一些人家甚至把秸秆锁在屋内,防止被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基本通气通,散养牲畜数量减少,秸秆变宝为废,成了无处堆放的垃圾。”

  “焚烧和还田是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还田需粉碎、深耕等才能发挥效应,费工费时,更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种地收益本就微薄,农民缺乏秸秆还田动力。一把火烧掉,成为经济省力的选择。”金书秦说。

  疏堵结合才能管住秸秆焚烧。金书秦说,秸秆禁烧势在必行,更重要的是为秸秆多找出路,在“用”上做文章,提升综合利用率,让秸秆重新变废为宝。

  弃则废,用则利,通过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方式,让秸秆变废为宝

  江苏省灌南县百禄镇恩勇秸秆专业利用合作社,机器轰轰作响,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仓库旁堆满一捆捆草绳。合作社负责人潘洪成说,草绳以秸秆为原料,绿色环保,用途广泛,既可用来缠绕枝干,作帮助树木越冬的“棉衣”,还可用于瓷器、砖瓦、机械、建材等的包装。

  灌南县田楼镇家兵秸秆专业利用合作社负责人周家兵告诉记者,草绳、草帘等秸秆编织品行情不错,合作社已在江苏南京、常州等地建立了稳定销售渠道,高峰时期每天可发货2—3车,每车15吨左右,利润可观。

  小小秸秆,全身是宝。灌南县副县长周文生介绍,除了鼓励各类编织品外,灌南还大力发展秸秆板材、食用菌培养基、生物质材料等产品,充分挖掘秸秆潜在价值,延伸秸秆产业链条,将其打造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目前秸秆深加工企业、食用菌企业已初具规模,基本能“吃”掉县里的秸秆。

  除了离田综合利用,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提升农民秸秆还田的积极性。

  行走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乡间小道笔直整洁,两旁一垄垄整齐的庄稼地里,大“铁牛”正在翻地深耕,空气中满是泥土的芬芳。

  临淄区有48万亩耕地,有种植玉米、小麦的传统。敬仲镇白兔丘北村村主任张磊说,以前缺大农机,还田成本高,农民响应不积极。淄博市通过财政补贴,推行玉米秸秆统一机收还田,旋耕、深耕、再旋耕,这样的还田方式有效降低了耕作负担,改善了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0%以上。

  张全国说,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可总结为“五化”,即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截至2017年底,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3.68%,其中肥料化56.53%、饲料化23.24%、燃料化15.19%、基料化2.32%、原料化2.72%,形成以农用为主,农用中以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的利用格局。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介绍,从2016年开始,原农业部和财政部开展了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建设,已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5亿元,目前试点省份在秸秆农用水平、收储运专业化水平、市场化利用水平、综合利用科技和标准化水平上取得显著成效。

  但秸秆综合化利用仍存在不少挑战。离田、还田利用成本较高就是难题之一。据农业农村部对部分省份调查显示,以还田为例,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区还田每亩成本增加76—88元;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每亩增加近60元;华南双季稻区每亩增加成本在50元左右。

  “因秸秆加工厂离农田有一定距离,需要先打捆收集、再转运存储。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调查测算,秸秆离田成本每亩为60—120元,相当于单季作物纯收入的15%—30%,在没有专项补贴的情况下,农民难以承受。”张全国说。

  关键设备和工艺还有待突破。张全国介绍,国内秸秆打捆小型机械基本成熟,但大型机械依赖进口,缺少成本低、寿命长、市场急需的国产大马力机械。

  扶持政策也需要完善。金书秦说,针对秸秆利用经营主体用地、用等需求,相关部门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完善对经营主体保障支持体系,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产业积极性。

  加强引导,培育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出台更精准的帮扶政策

  秸秆综合利用是形势所迫也是大势所趋。农业农村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50%重点县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露天焚烧现象显著减少;力争到2030年,全国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基本实现全量利用。

  实现上述目标,任重道远。如何加快秸秆产业发展,提升综合利用率?

  “应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培育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产业。”金书秦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