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冷战遗踪

网络 林晓舟 2019-08-05 17:23  阅读量:9035   

  塔林的冷战遗踪

  文/曹然

  发于2019.8.5总第910期《中国新闻周刊》

  维鲁酒店女经理在一长串老旧的钥匙间摸索半天,终于挑出一把打开了密室厚重的铁门。

 

  落地窗前,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壮丽的中世纪老城尽收眼底。塔林一词原意为“丹麦地堡”,十余座错落有致的红顶塔楼连成高耸的城墙,成片红色屋顶间时而钻出北欧风格的教堂高塔,时而被东正教堂的圆顶照得金光闪烁。

  四十多年前,站在这片玻璃幕墙后的人恐怕无心观赏美景。1972年,苏联政府看中塔林老城维鲁门外的宝地,建起了爱沙尼亚第一座高层酒店。外国游客被美景吸引,蜂拥而至。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酒店23楼的密室里,克格勃人员正监控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走到密室外的阳台上,塔林港内一艘艘豪华游轮清晰可见。如今这里是波罗的海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天从四座码头出发的游轮仅需两小时就可以抵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正因为位置独特,塔林在冷战时期成为了西方间谍、本地独立运动组织和苏联特工角力的舞台。

  “当时,酒店里的每层楼都会坐着一位本地老太太,她们的任务是记录下客人们在走廊的一举一动。服务员则被要求每天早上根据餐厅座位表在相应位置摆放内藏窃听器的烟灰缸。如果客人拿走烟灰缸,他们会立刻用内置窃听器的碟子替代。”女经理介绍说,还拿出一张座位表和一个烟灰缸给我们看。

  在维鲁酒店的来宾留言本上,我们看到一页页热情洋溢的赞美。在物质条件最匮乏时,这里依然有源源不断的美食供应和歌舞表演,醉心于此的人们很难察觉无处不在的监视。但有时,有些人也会产生警觉:为什么我每次来酒店都被分到同样的房间?

  女经理说,克格勃在楼内设立了60间有监控设施的客房,偶有敏感或身份特殊的“游客”发现异常,很快会被转移到另一间有同样设施的房间里。

  为了防止西方间谍留下物品进行接头,克格勃严禁酒店服务生打开任何旅客落下的东西。一次,一个服务员在房间里捡到一只红色坤包,他随手打开,结果被喷了一脸红色颜料——这个暗藏喷射器的包是克格勃人员故意放置的。

  但更多被监听骚扰的还是普通西方游客。当时他们在塔林只能入住维鲁酒店,离开宾馆必须向酒店工作人员(实际上是苏联保卫人员)报告,以避免看到“敏感的东西”。什么是敏感的?女经理指向阳台外的老城:“一切都是敏感的。”

  这间窃听室至今保存着苏联特工1991年撤离时的原貌。整个房间已被训练有素的特工彻底破坏,电话机壳被砸开,里面安装的反窃听设备被取走,只剩下一些没用完的嫌疑人信息单。“他们一夜之间就撤走了,几乎什么也没有留下。”

  维鲁酒店不是塔林城里唯一的冷战遗迹。在位于古城中心的圣灵教堂的钟楼上,苏联情报人员设置了大功率监听电台。这座建于14世纪的古建筑随之成为克格勃监控邻国芬兰动向的重要据点。

  如今的圣灵教堂早已不再神秘。钟楼没有对外开放,但游客们可以在礼拜堂里一睹爱沙尼亚最古老的玻璃花窗。木制结构的二层座席雕梁画栋,一幅幅绘于15世纪的木版画在窗花的掩映下透露出别样的风致,令人无法想象这里曾发生过激烈的电波交锋。

  现在,北欧旅客们常来常往,提着行李箱在老城内四处寻觅旧物,一切与苏联有关的东西都成为了抢手货。除了满大街的古董店,塔林的古旧书店也兼营苏联遗物。

  与爱沙尼亚另一座文学名城塔尔图的书店不同,塔林最大的古旧书店Raamatukoi没有高耸到天花板的书柜,也没有叠床架屋、复道行空的书墙景象。步入宽阔的店面,仿佛走进北欧奢侈品市场。从怀表到嵌银首饰盒、从高等级勋章到莫斯科奥运会的原版吉祥物,这里应有尽有。18世纪手工皮制书旁就是苏联时代儿童玩具的货柜,早期爱沙尼亚语古籍边放着售价五角一枚的苏联胸章。

#p#分页标题#e#

  苏联出版物自然是重点,这里既有丰富的苏联时期爱沙尼亚外宣材料,也有各类苏联文艺作品,其中还有莫斯科东方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图录。不过我的目光早已被其他亚洲主题旧货所吸引:或许因为同属一个阵营,爱沙尼亚还留存了一批朝鲜、越南的旧邮票,其中包括朝鲜1981年参加万国邮政联盟展览会的金日成纪念小型张。

  在一家名叫“REaD”的书店里,游客们还能找到大批苏联旧照片和当年的策展图录。一摞苏联旧地图册堆在墙角,一个小箱子被放在室内唯一的桌子上,附有一张字条:各类苏联货币,五角一枚。书店经营也保持着苏联式的平价:不论书籍价值如何,一律“一本三元、四本十元”。这不是噱头——店内不乏罕见的大型画册、老照片集和令人眼前一亮的展览册。

  当年的克格勃塔林总部,就在REaD书店的对面,现在是爱沙尼亚内政部的所在地。大楼地下室里刚刚设立了一座克格勃地牢博物馆。

  “这如同一场猫鼠游戏。”前英国军情六处特工马特·曼尼克的回忆录写道。他说,克格勃完全掌握了他们的行动,他们五年的工作都是被苏联同行“牵着鼻子走”。1955年克格勃破获了英国军情六处驻爱沙尼亚的机关,他在这次行动中被捕。现在这本书就在博物馆里出售。

  热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有关克格勃的图书都非常畅销,一本关于克格勃的介绍的小书“卖到只剩一本”。正说着,他就被一对“算是半个爱沙尼亚土著”的夫妇拦下,买走了这本。这对夫妇曾在塔林长住,却从未听说过有关克格勃的故事。

  回到旅舍,波罗的海上突然升起大雾,窗外的古城和维鲁酒店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中,仿若冷战中的塔林。它并未消失,只是暂时看不见了。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28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