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日本大地震核灾难已有8年 福岛核电站善后处理仍步履艰难

网络 刘洋 2019-03-19 15:04  阅读量:7866   
        本报驻东京记者 苏海河

  日本福岛核电站废炉处理是迄今为止最艰难的一项核电站拆除工程,日本政府原计划用30年至40年时间完成废炉拆除工作,但时间已过去8年,废炉仍旧保持原样,善后处理仍步履维艰。

  发生在日本福岛海域的东日本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8年,日本政府及灾区日前纷纷举办各种仪式,悼念2万多名死亡或失踪人员。灾后重建中的道路、住宅等设施已接近完工,但核电站善后处理仍步履维艰。

  截至今年1月份,安置受灾居民的公营住宅完工率达到98.4%,道路、堤防、土基架高工程完成计划量的94.5%。但是,真正的灾后重建仍面临很多难题:一是在外避难人员仍达5万多人,外出避难长期化,但政府制定的避难补助措施即将终结;二是福岛、宫城、岩手等35个地方自治体中有20个自治体人口减少10%以上,许多灾民彻底离开了这些地区,特别是在邻近核电站的多个村庄,返乡者均为老年人;三是搬入公营住宅的人员中,近两年发生多起单身老人的孤独死亡事件,去年一年就有76起。

  相比受灾居民返乡,更困难的是核电站善后处理。日本政府决定对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实行报废处理。但是,福岛的废炉处理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艰难的一项核电站拆除工程。2011年3月11日的地震海啸造成核电站主电源、备用电源全部丧失,冷却系统停转,核反应堆失控,最终4个反应堆中有3个发生氢气爆炸,不仅核电站机房被毁,连核反应堆的压力容器也被击穿。福岛核电站面临核废水、核废料、核电站三重处理难题。

  由于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破裂,核物质无法浸泡在水中,8年来每天靠花洒式喷水为核材料降温,之后冷却水又从炉底渗出,已收集包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冷却水达110万吨,到明年底所有储藏罐将填满,有关部门曾提议向大海排放,但遭到当地渔民坚决反对。本来福岛海域渔业生产在核事故后就遭到了灭顶之灾,目前实验性捕鱼只恢复到以前产量的三分之一,如果百万吨级核废水排向大海,无疑将对渔业形成二次打击。

  由于核反应堆发生炉芯融化、核电站发生氢气爆炸时,核燃料与压力容器内的金属设备发生溶解反应,凝结后沉淀炉底,据推测,3个核反应堆的溶解物达到880吨以上。同时,其强辐射使人员无法靠近,东京电力正在研究用机器人手臂远程操控挖掘。东京电力公司原计划2020年之后开始清理炉底,但去年以来的探查发现,炉底凝结物坚如磐石,需切割分解才能取出,相关技术尚在开发之中。

  日本政府原计划用30年至40年时间完成废炉拆除工作,但现在,时间已过去8年,废炉仍旧保持原样,就连储存核电站仓库池中的1573根乏燃料棒,也比原定计划延迟了4年,且至今仍无法运出。

  在世界核电事故处理中,1979年的美国三厘岛核事故未发生炉底泄露,善后耗时10年;1957年英国温斯克尔核事故现场封存,待100年辐射衰减后再行处理;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则以石棺永久封存。缺乏地理纵深的日本对福岛核事故处理,则要采取全新方法。

  目前,核废料及含核辐射垃圾如何处理也成为世纪难题。根据东京电力公司原定计划,将在福岛当地建设新的保存设施,继续就地存放,但当地民众反对声极高。

  不久前,日本原子能规划委员会委员长更田丰志指出“核灾难仍在持续中”。当地电视台采访了一位两年前到东电公司就职的年轻职员唯野诚哲,他说自己的毕生事业就是参与拆除福岛核电站的进程,自己的梦想是在退休之年看到废炉工程彻底结束。近来,随着核电站周边清污进程推进,福岛核电站周围开始有计划地接待群众参观。一批当地中学生参观之后也表示,要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拆除核电站工作当中。

  日本处在地震多发的地质结构区域,在政府认定的114个地壳活动断层中,根据危害程度和发生地震可能性分为4个等级。其中,东北部太平洋海域的日本海沟未来30年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为90%,日本东南部南海海槽未来地震的最大强度可能达到9级。东京首都圈未来30年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达到70%。东日本大地震导致的福岛核电站泄漏“后患无穷”。对于日本而言,救灾与防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课题。  苏海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