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彼得宫城国家博物馆里的中国宫:见证十八世纪的东方奇迹

网络 刘洋 2019-03-23 10:05  阅读量:10489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彼得宫城国家博物馆馆长叶莲娜·?卡尔妮茨卡娅(Elena Kalnitskaya)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奥拉宁鲍姆中国宫修复工作将于2023年前完工。今年7月是宫殿落成250周年,值此极具重大意义的日期之前启动了3项内部装饰修复工作。

  中国宫属于奥拉宁鲍姆宫殿园林建筑群,是俄罗斯保存下来的唯一洛克克式建筑古迹,奥拉宁鲍姆则是位于圣彼得堡的彼得宫城国家博物馆的一部分。“我们对中国宫有一种非比寻常的感情”,彼得宫城国家博物馆馆长叶莲娜·卡尔妮茨卡娅在中国宫隆重的开馆仪式上说,“它与其他任何建筑都不像,是独特的俄国洛克克式建筑珍品。”

  “荷兰小楼”变成中国宫

  中国宫的历史与1762年至1796年统治俄罗斯帝国的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名字紧密相关。叶卡捷琳娜二世曾回忆说:“我想在奥拉宁鲍姆有个自己的花园,就先制订了一个建造和种植计划……这是一个可以发挥想象力的消遣方式。”

  宫殿1762年叶卡捷琳娜登基后才开始建造,6年后她就入住并庆祝了乔迁之喜,这座宫殿也成为这位女沙皇“私人乡间别墅”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中国宫最初的名称是“荷兰小楼”,但有一些中国风的内部装饰,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开始被叫作“中国宫”。伟大卫国战争期间,这座宫殿奇迹般地没有受到损坏。尽管历经各种变迁,但18世纪独特风格的内部装饰仍保存了下来。

  俄罗斯的中国风

  古罗斯最初对中国产生兴趣是在15世纪。当时商人们开始从东方各国向莫斯科运送面料和各种物品,东方文化时尚逐渐开始在国内流行。到18世纪中叶,当时俄罗斯帝国首都圣彼得堡所有相对富裕阶层的房子都配有中国的东西。陶瓷餐具风靡一时,甚至俄罗斯制造的壁炉瓷砖也流行中国风。俄罗斯陶瓷工厂为了争取赶上流行潮流,甚至还生产了?“手持扇子的中国女人”“叼着烟斗的中国人”等各种小塑像。使这一时尚流行开来的是皇家代表,这种风格则被称为“中国风”。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中国宫里收集了大量中国装饰风格的艺术品和日本瓷器。1765年至1768年,俄国引进了“最新品味”的家具和青铜器作为陈设。而最多的收藏画则是专门为中国宫在意大利绘制的天花板画。俄罗斯现存的任何一座宫殿都没有类似的天花板画。

  最保守的修复

  中国宫的主要景点是玻璃珠书房和用各种木料铺设的独特的拼花地板。书房的墙面由12块饰板装饰,那是一些由玻璃珠和毛绒绸缎刺绣的画布。闪亮的背景上勾画出各种梦幻般的鸟类、植物和翩翩起舞的蝴蝶构成的复杂图案。画布镶在模仿长满树叶、鲜花和一串串葡萄的树干的镀金雕花画框中。

  “我们第一次走进这些房间的时候,里边非常潮湿”,负责中国宫修复工作的圣彼得堡修复公司总经理米哈伊尔·巴塔科夫斯基(Mikhail Batakovskiy)说,?“当时空气湿度高达80%,木质接触湿度达20%,就像新砍伐下来的树木一样”。

  中国宫的修复工作始于2009年,奥拉宁鲍姆宫殿园林建筑群归入彼得宫城国家博物馆后,近10年来,利用政府拨款和赞助商资金分段开展修复工作。据彼得宫城国家博物馆馆长叶莲娜·卡尔妮茨卡娅介绍,每阶段工作大约需要3亿卢布资金,目前共支出近10亿卢布。

  “我们进行的是最保守的修复”,?米哈伊尔·巴塔科夫斯基说,“没有任何重建工程”。“我们成功地使许多真品重返宫殿并向公众开放,人们能欣赏到隐藏在层层油彩之下的美景”,中国宫保管员塔季扬娜·夏辛娜(Tatyana Syasina)说,“有许多物品我们是新得到的”。

  叶莲娜·卡尔妮茨卡娅介绍说,修复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原始建筑没有采取采暖和防潮措施,受气候影响变得陈旧。她说:“这座宫殿当时只不过是个玩物,建造后没有长期规划。无论是意大利设计师安东尼奥·里纳尔迪(Antonio Rinaldi)还是叶卡捷琳娜二世都没有想到,这座宫殿会有如此的命运。”

  卡尔妮茨卡娅说:“根据我们的计划,修复工作将于2023年前完工。我们计划大概4年后完成所有工作,包括奥拉宁鲍姆园林的工作。”

  去中国宫怎么走?

  从圣彼得堡市中心到彼得宫城最快的方法就是乘坐“流星”号河运客轮。客轮定时从宫殿码头(宫殿沿河街?36号)发船,全程航行35分钟。提前在网上购票单程票价750卢布,直接在码头购票票价900卢布。

  中国宫冬季闭馆期一直到2019年春季前,不过可以为个人游客安排参观。彼得宫城冬季闭馆期5月结束。通常5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行隆重的喷泉启动仪式,届时整个建筑会完全对游客开放。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