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华龙一号”:汲取日本福岛核事故经验,可抵御9级海啸地震!

网络 刘洋 2019-03-26 10:04  阅读量:17878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是中国人自主建造的第一座三代核电技术水平的反应堆,多项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

  自主这两个字说来简单,但背后却是几代核电人的艰辛付出,记者来到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揭开五号机组的神秘面纱。

  1

  “华龙一号”的中国“心”

  在福建省福清市的前薛村,一个突出内陆、三面环海的尖嘴上,“华龙一号”的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正紧张建设。

  △福建省福清市前薛村

  福清沿海环境多变,三月初,这里白天的温度已经高达三十度,但对这里的建设者来说,这时候正是建设的黄金时期。

  △福清核电厂区

  “核岛”大厅,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的核心区域。眼下,核电站的反应堆和众多关键设备已经安装到位。4月份,“华龙一号”首堆福清5号机组将进行不装核燃料的冷态功能试验 ,这是对机组性能的第一次全面考验。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福清五号机组核心区域

  任何一个核工程,都要经过大量的试验验证来确保安全。而中核集团核动力院二所所长李朋洲就是“华龙一号”核电技术首席“试验验证官”, 他已经带着团队围绕“华龙一号”开展了众多关键性试验。

  △核反应堆核心区域

  “我们的核心技术,就是从国外的157堆芯变成了177堆芯。 ”中核集团核动力院二所副总工程师马建中说。

  构件上大量的小孔,今后就会对应177组核燃料组件,今后带走核反应热量的水流,就会从这些大小不一的孔洞流入堆芯。从157组核燃料组件变成177组 ,这是核电站从二代到三代的重要转变之一,也是 “华龙一号”重要的技术革新。

  △堆内构件:流量分配板

  核反应堆就好比是核电站的心脏,核燃料组件就将安装在这些堆内构件里面。有了堆内构件的保护,核能发电的安全才能得到充分保障 。

  核电站真正启动后,燃料棒在这里发生核裂变反应,产生的高温加热冷却液,从而产生蒸汽发电。到时候,反应堆里的温度将达到300多度 ,反应堆中的每一个构件必须能承受高温、高压、以及水流腐蚀的严酷环境。

  △“华龙一号”防止堆芯融解安全技术

  中核集团福清五号机组是“华龙一号”的全球首堆,在设计研发过程中充分汲取了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采用了国际最高的安全标准,核电站可以抵御9级海啸地震,还能抵御商用大飞机的碰撞。

  而更重要的是核反应堆内部的长久正常运行,所以,首堆必须按照正式运行时1:1的环境来做堆内构件流致振动试验 ,用真实可靠的数据来回答安全这个问题。

  △传感器

  2000年,中国陆上核电站第一次进行流致振动试验 的时候,中核集团核动力院二所所长李朋洲就参与了,他当时最大的感受是:中国人是给别人“打工”的 ,主动权都在外国工程师手中。

  中核集团核动力院二所所长 李朋洲: 如果不掌握技术,就无从发展,只能停留在国外卖给你什么东西,你就用什么东西。

  从反应堆堆芯设计到燃料技术、安全技术,自己能建造一座核电站,成为几代核电人共同的梦想 。在福清核电5号机组的穹顶下,蒸汽发生器如同堆顶结构上点缀的珍珠,它就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 。

  在“华龙一号”提出设计建设初期,曾经跟美国谈,打算购买他们的蒸汽发生器技术,价格方面谈得都很顺利,但是美方始终坚持一点,将来应用这种蒸汽发生器技术的核电站技术出口国外,必须经过美方同意 。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科研人员们痛下决心,这事一定要自己干!美国、法国制造首台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用了38个月,而中国“华龙一号”制造首台蒸汽发生器仅花了27个月 。这在国际核电制造领域,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蒸汽发生器

  在“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的核岛内部,远远就能望见一座金黄色的装置,它是整个穹顶内最高的装置,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龙首” ,附着在它四周的管线如同漂浮的“龙须”。

  △一体化堆顶结构

  “龙首”是指“华龙一号”核反应堆的一体化堆顶结构 ,它就像是一个经过高度集成的智慧大脑,为电站运行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

  2

  打造“华龙一号”

  自主燃料元件的完美“外衣”

  △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包壳材料

  “华龙一号”的核心技术诞生在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一套完整的核电站机组至少要持续工作60年,不会更换,而像核燃料组件这样的耗材,一到两年就需要更换。提炼核燃料的技术,中国早已掌握,但是核燃料组件的包壳材料,之前中国一直都做不出来,全部依赖进口 。

  △中核集团CF3项目副总设计师 赵文金

  包壳材料是一种特殊的合金,被称之为N36锆合金 。包壳管距离核裂变反应最近,300多度的高温,叠加上高速的水流,还有发生裂变反应后的芯块传给包壳管巨大的压力。如此特殊功能的合金,此前,全世界只有法国、美国、俄罗斯等核发达国家具备生产能力 。

  为了打破垄断,研制锆合金成为了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中核集团CF3项目副总设计师赵文金接到这个研发任务时,他发现可以参考的配方资料寥寥无几。国外的配方早已申请专利,根本拿不到具体的配比参数。

  

  在1982年赵文金寻找合适合金配方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各种符号,寻找新的配方,如同大海捞针。锆合金里到底有多少种金属,每种金属的含量应该是多少,甚至什么温度下添加,这些赵文金最初的时候一片茫然。在研发过程中,每一种可能的配方,都会被制作成一枚枚纽扣锭 。

  

  △锆合金真空熔炼炉

    当赵文金和团队找出了N36锆合金型号,他们的研究已经过去了22年 。现在N36锆合金刚刚步入生产线,但赵文金已经退休了。值得高兴的是,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锆合金包壳材料的量产。 

  半小时观察:

  “华龙一号” 全球首堆中核福清核电5号机组有望在2020年建成,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

  中国已经掌握了世界主要堆型核电站的建造、运营和维护技术, “华龙一号”也已经形成了中国自主的核电品牌,并通过出口积累了大量的海外工程管理经验。

  核电和高铁正成为中国技术“走出去”的两张靓丽名片。

  为中国自主创新点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