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联合考古发现“海上丝路” 终点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新华社伦敦3月28日电(记者桂涛 顾震球)英国杜伦大学28日向新华社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联合考古研究证明,“海上丝绸之路”终点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而非此前认为的晚至明代。这一重大发现将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向前推进了500年。
传统观点认为,唐代中国的海洋贸易主要集中在印度洋地区,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在印度洋。
过去5年,中英联合考古队整理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阿尔梅里亚和巴伦西亚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陶瓷器残片。考古研究初步表明,这些唐宋时期的陶瓷已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
杜伦大学考古系教授克里斯⋅杰拉德告诉新华社记者:“新发现的中国早期外销瓷从物质文化角度证明,唐代中国与地中海地区就有丰富的文化与经济交流,这改变了我们以往认为中欧陶瓷贸易始于明代的传统观点。”
新华社记者看到,这些瓷片包括青瓷、白瓷、青白瓷等品种,其中一片宋代耀州窑青瓷采用了复杂的内外高浮雕刻花工艺。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光尧认为,这些瓷片来自唐宋时期中国最为著名的瓷窑,包括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和江西景德镇等,它们都是当时中国瓷器的佼佼者。
他强调:“此次联合考古研究表明,中国文化因素早在唐代就已到达地中海西端,这为我们重新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翟毅说:“西班牙阿尔梅里亚遗址出土的一件有拉斯特金彩装饰的中国白瓷表明,进入印度洋市场的中国陶瓷不仅有成品,也有根据市场需要再次加工的商品,这说明当时经济与文化全球化的程度已非常之高。”
此次中英联合考古队在中东和欧洲等地的考古研究发现,从唐代至元代,中国海洋贸易飞速发展。杜伦大学考古系研究员张然认为,这说明中国在推动早期全球化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互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与杜伦大学学者多次在中国、印度、阿联酋、伊朗及西班牙等遗址进行考察、文物整理和考古发掘工作。这一合作旨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研究。(参与记者:施雨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