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和改革蓝皮书在京发布
北京12月16日 (记者 杜燕)《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No.8》(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不是过去猛追GDP、“多多益善”的时代,而是民生至上、健康至上、质量至上、精准至上的时代,让全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就,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今天,记者从蓝皮书发布会暨首届“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论坛”上了解到,此次发布的蓝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全书50余万字,分为总报告、专题篇和案例篇,由来自国家部委、高校理论界、实业界的专家学者撰写。
蓝皮书主编、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邹东涛表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40年,不仅让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更为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总结和回顾改革开放经验,探索改革开放路线具有非常重要的民族意义和全球意义。
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六大重点方向
财政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举。蓝皮书指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提高“两个比重”为基础,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形成了中国现有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奠定了中国20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同步推进的税收制度改革则进一步规范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释放了微观市场主体的活力,有效促进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提高了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
蓝皮书指出,“94改革”后的财政体制已明显产生抑制和缩小中国区域间差距而服务于全局的正面效应。展望今后,这种正面效应贡献的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需依托深化改革使中央-地方的财力“纵向不均衡”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蓝皮书提出,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六大重点方向:以政府扁平化改革为框架、以合理调整事权为匹配逻辑、以税制改革为配合,完善政府间收入划分改革、以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体现事权优先原则、以建立现代公共预算管理制度为基础性支撑、以举债权和产权管理为重要组成要素。
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中国国土面积很大,区域差异显著,中国不断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战略。蓝皮书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由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转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之后,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与七大经济区。
针对区域发展“落后病”“萧条病”“膨胀病”,1999年以后逐步形成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地区经济普遍增长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区域发展的迫切课题、区域间经济与人口分布失衡、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趋势更加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把区域规划作为重要手段,十九大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的三大举措,不仅对本区域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全国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也对其他区域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蓝皮书指出,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人”不是“物”,不是简单地缩小地区之间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缩小不同地区之间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差距。
蓝皮书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区域格局的总体态势将是东西两翼带动中部崛起,从而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将建成全球负责任大国、开放型大国、包容性大国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蓝皮书指出,197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有12位国家级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欧洲、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8年,也是对外开放最困难的时期。港澳台企业和海外华人企业用“三来一补”的方式,送来了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的第一桶金。1992年邓小平的重要谈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方向。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外汇管理、利用外资、对外经济等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3年,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
蓝皮书表示,对外开放的本质是改革,未来的对外开放,中国将建成全球负责任大国,在构建国际经济秩序和规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在推进国际宏观政策协调机制做出表率,在承担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责任以身作则;中国还将建成全球开放型经济强国、全球包容性发展大国。(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