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以基层党建解答社会治理难题

网络 admin 2019-02-02 22:37  阅读量:1889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上海:以基层党建解答社会治理难题

   上海12月13日 (记者 李姝徵)如何破解超大型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上海正用基层党建这支笔,写下自己的“答案”。

  清晨的浦江东岸,摩天楼间映着朝阳,白领们步履匆匆,涌入中国的“金融名片”——陆家嘴中心地区。“在陆家嘴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网络上曾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

  金融城“居民”的回答映出“高大上”背后的烦心事:午餐昂贵、生活单调、交际圈小、交通不便……如何让摩天楼不再是冷冰冰的水泥森林?上海的“楼宇党建”让“竖起来的社区”同样充满温度。

 

  记者在上海中心22楼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看到,图书室、健身房、会议场所、手工作坊一个不少。这里既是党建阵地,也是白领们交流摄影、绘画、棋艺的平台。

  此外,针对此间白领的诸多“痛点”,党组织统一协调,各个击破:午间工作餐太贵?每栋办公楼都建起了白领餐厅;社交圈太小?各类文化活动在金融城里轮番上演;地铁站离办公楼太远?6条短驳线路共计38辆金融城巴士绕城接送。

  据了解,目前,上海已推动全市1410幢重点商务楼宇实现组织全覆盖,90%的标志性商务楼宇建立楼宇党委、设置党群服务站并配备专职党群工作者。让“竖起来的社区”不断升温。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老龄化率达到14.3%(指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重)。有许多老人居住在没有梯的老公房中,每天出行上下都面临着极大的不便。

  “以前,身体有毛病了才下楼。现在,只要天气好,每天都出来两次,晒晒太阳,走一走。”从今年1月18日起,93岁的李阿婆和邻居们所在小区加装了梯,从此下楼不再困难。

  和李阿婆一样有着“梯梦”的老人还有很多。在虹口区江湾镇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户籍人口的36%,他们的住房80%以上的房龄超过20年,且都没有梯。对于老人而言,每次上下楼就如同“爬泰山”。

  然而,老旧居民楼加装梯面临着诸多困难,工期较长、过程繁琐,且综合性和技术性都很强;一些居民对于加装梯一时还有不同的看法,意见难以统一。加装梯历来是老公房居民面临的难题、难事。

  江湾镇街道发挥居民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成立家装梯自治管理小组,建立区街道居民区三级联动机制,顺利打通了梯加装的瓶颈。江湾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上官剑向 记者表示,自治管理小组成立以后,目前,江湾镇街道辖区内已有5台梯已正式启用,3台梯处于施工阶段,年内还将有17台梯完成立项。“该街道最快的一部梯从意愿征询到开工只用了五个半月,再加上施工的时间,总共九个月。”他说。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上海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关系到上海家庭的民生问题。如何让民众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家门口的服务站成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品牌。

  对于86岁的独居老人王永年而言,每日的洗澡擦身都是难事,更不用说买菜做饭了。他告诉 记者,是嘉兴路街道的市民驿站帮他解决了生活上的大难题。

  市民驿站内设有社区食堂,一日三餐,每天都开放。边上的天宝社区家庭医生诊所,3个全科1个中医科,老人们可刷医保卡配药;走上二楼,在不同的区域里,老人们看着书、做糕点、挥笔墨,自得其乐。针对王永年这样的独居老人,工作人员还提供助浴服务,老人洗澡也不再是件费力又危险的事情。

  作为上海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虹口区从2015年下半年便开始布局市民驿站,截至今年8月,全区35个市民驿站全部建设完毕,构建起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网格管理圈和党建活力圈。

  像市民驿站这样的“家门口”的服务站,上海其他区也已在探索建设。为了解决居民生活困难,小东门街道还设立了“邻家屋里厢”东街家庭生活服务站,这里全年无休,沐浴、厨房、卫生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全天候开放,解决民众后顾之忧。居民可以享受到无偿、微偿的公共服务,而且所有设施向8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

  民生“小事”皆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上海用基层党建这支笔,从金融城白领的午餐盒到独居老人的生活,一笔笔绘出大都市的幸福生活。(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