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向海经济逐浪兴(辉煌60年·壮美新广西)
高耸的吊臂起落有序,车辆穿梭不息,海鸟逐浪飞翔……广西北海铁山港码头,呈现迷人的海港风情。
“2007年这里还是一片海滩,港区仅有两个码头,靠泊能力不足1000吨,全年吞吐量仅5万吨……”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北海港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姚东明介绍,如今这里正分三期建设深水码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8800万吨。
铁山港区建设,成为广西向海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76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394亿元。
打通陆海通道,区位优势创造效益
2006年,包括北海在内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运而生;2008年,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发展向海经济获得强大推力。
打造好向海经济,首先要修好港口。2007年,北海、钦州、防城港“三港合一”,开创全国沿海港口跨行政区域整合的先河。截至2017年末,北部湾港共建成生产性泊位26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6个,综合吞吐能力约2.4亿吨。
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北部湾区位优势独特。优化海铁联运,是打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关键。从2017年起,广西联合重庆、贵州、甘肃等省市,畅通铁路货运,接驳海上运输。这条从中国中西部延伸到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通道,货运时间比借道长江出海至少节约一周时间,北部湾港的航线已实现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并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经北部湾港开行至重庆、兰州等地的班列已经拓展到8条。
“交通运输的便利,为广西发展向海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魏然说,在钦州,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6年来,共引进产业项目139个,总投资约1163亿元。
立足海洋资源,向海经济全面发展
2014年至2017年,北海市海洋生产总值连续4年排名广西第一,年增速均超过10%。“向海经济正成为北海经济发展的支柱。”北海市委书记王乃学表示。
远洋渔业及近海养殖加工业、海洋运输、海洋旅游,是北海的传统优势。2014年以来,四大国家级平台的批复,为北海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插上“翅膀”——北海港口岸正式扩大开放,入选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出口加工区获批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入境再制造/全球维修示范区,第四海洋研究所在北海设立。2017年7月,北海市开始实施《打造向海经济行动方案》,全面布局向海经济发展。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海洋局局长蒋和生介绍,广西企业已与越南、柬埔寨、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洋合作,总投资超过25亿元。
截至2017年底,北部湾经济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比2008年分别增长约2.4倍、3倍、3.4倍,以不到广西1/5的面积、1/4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广西1/3的经济总量、四成的财政收入、近五成的外贸总量,基本形成支撑广西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
保护碧海蓝天,优质环境聚拢人气
北海市铁山港区兴港镇和营盘镇海域的抗风浪养殖示范区内,经常可以看到从北方飞来过冬的白鹤、海鸥。4200亩的海域,不仅是鸟类的乐园,还养殖金鲳鱼、石斑鱼等名贵鱼种,形成一个巨大的海洋牧场。
前些年,不少石英砂加工企业、旧轮胎加工厂、粗加工型玻璃厂等企业看中北海的沙石、港口等资源优势,希望进驻北海,都被拒之门外。2009年起,北海就严禁“两高”项目进入,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税收再高也不能落户。”北海市长蔡锦军表示。
2017年12月,《广西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方案》正式印发。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市划出红线,保护岛屿、湿地、红树林、海湾、湖泊。北海明确规定,距海岸300米范围内严禁新建非公益性永久建筑,严禁填海、圈占沙滩和红树林。目前,广西红树林面积8780.7公顷,近海红树林生态系统呈现健康状态。
良好的环境,引来高科技海洋生物企业和研究院所纷纷入驻。北海的旅游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北海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北海市接待游客总量达1836万人次。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13日 10 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