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治理的密码
老旧小区加装梯可以解决老年人“下楼难”问题,但居民意见不一且难以自行申报,怎么办?推广垃圾分类有利于环保,但难以形成合力、推进缓慢,怎么办?小区业委会不尽责、物业不规范,影响居民生活,怎么办?在基层治理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能不能解决,解决得好不好,考验着基层治理的能力。近年来,上海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让许多基层治理中的难题迎刃而解。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千家万户,影响百姓冷暖。在一些地方,基层治理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街镇体制不顺、条块关系不平衡、管理服务不到位,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了折扣。与此同时,社会结构日趋多元,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样,矛盾问题更加复杂,也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回应群众诉求?如何更好适应社会发展?上海市的实践启示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加装梯不再“卡壳”了,物业投诉开始减少了,难分的垃圾逐渐分出来了,拆除违建得到百姓更多理解了……居民看在眼里的这些改变,源自不断加强基层党建的创新实践。上海市以街道体制改革为先手棋,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下沉,使街道社区不断实起来、强起来。比如,明确街道党工委主要履行八项职能,取消街道招商引资等职能,有效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偏离主业”的问题;整合优化街道党工委内设机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结构矛盾不再突出,一个窨井盖十几个部门管等低效难题大大改善。进而,上海市多措并举,推动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居委会三级联动,加强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互联互动、互建互补,扩大城市新兴领域党建覆盖面,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能力显著提升。
如今在上海,无论是在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是在短促狭窄的里弄小巷,都能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带来的温暖;无论是在自家小区的门口,还是在贯通开放不久的滨江两岸,都能享受到基层党组织提供的优质服务……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愈加灵敏,社会治理的效率、温度日益释放,更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变为现实。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就能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让治理的难点变亮点,书写好百姓期待的民生答卷。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13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曹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