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中国嫦娥工程大事记

网络 刘洋 2019-02-02 22:41  阅读量:12000   

   西昌12月8日 将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8日凌晨成功发射,至此,以“嫦娥奔月”神话故事命名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已成功实施5次发射任务。

据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p 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介绍,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提供的嫦娥工程发展大事记如下:

  1991年,中国航天专家提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1999年,原国防科工委组织有关部门系统论证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

  2000年,中国科学院通过对探月科学目标的评审,并据此科学目标开始研制有效载荷。

  2002年起,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研究月球探测工程的技术方案。经过两年多努力,落实探月工程技术方案,建立全国大协作工程体系,并提出立足中国现有能力的绕月探测工程方案。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命名为嫦娥工程。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将“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列入国家16个重大科技专项。

  中国嫦娥工程分三期实施,俗称“绕”“落”“回”探月工程“三步走”: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2007年10月,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2009年3月成功受控撞月,实现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并获得全月图。

图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p 发 孙自法 摄

图为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发 孙自法 摄

  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2010年10月嫦娥二号成功发射,作为先导星,嫦娥二号为二期工作进行多项技术验证,并开展多项拓展试验。其中,2012年12月,嫦娥二号卫星在距地球约700万公里远的深空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并获取小行星高清晰图像。

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时测控“嫦娥二号”飞越探测小行星任务。孙自法 摄

图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时测控“嫦娥二号”飞越探测小行星任务。孙自法 摄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实现落月开展月面巡视勘察,获得大量工程和科学数据。嫦娥三号着陆器还创造出迄今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人造航天器的纪录。

2016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次跃居世界首位。五年来,中国已突破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等载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随着空间实验室阶段的飞行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资料图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及月面彩色图像。(国防科工局供图)/p 记者 钟欣 摄

资料图为嫦娥三号着陆器及月面彩色图像。(国防科工局供图) 记者 钟欣 摄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2014年10月,中国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验证返回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相关关键技术。11月,飞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分离,返回器顺利着陆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随后服务舱继续开展拓展试验,先后完成远地点54万公里、近地点600公里大椭圆轨道拓展试验以及环绕地月L2点探测、返回月球轨道进行嫦娥五号任务相关试验。

  2018年5月,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顺利进入月球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转移轨道,6月进入环绕距月球约6.5万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Halo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