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综保区推动人才培养引进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人才“孵化园”成聚才“新高地”
——贵阳综保区推动人才培养引进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以前在学校里学的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和实际操作有很大差别,多亏了在实训基地学到的知识,我进入公司后才能这么快上手新工作。”时隔两年,回想起在实训基地实习的日子,贵阳综保区企业贵州省昱成泰外贸服务有限公司报关员罗艳记忆犹新。
贵阳综保区作为全省第一家封关运行的综合保税区,是贵州省“1+9”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之一、贵阳市“四轮驱动”的重要一极,每年引进外资外贸人才超百人。然而,面临新形势,跨境电商人才引、育、用、留也面临新挑战:如何培育本土跨境电商人才,展现园区魅力,实现对人才的有效吸引?贵阳综保区给出了答案——建造人才“孵化园”。目前,园区外资、外贸、跨境电商企业人才总量已增加近3000人,占园区人才资源总量50%以上。
“订单式”培育
链接校企优质资源
贵阳综保区与北京工商大学电商与物流学院、贵州商学院等省内外13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6月组织第一批200余名大一新生参加为期一周的驻企认知实习,开展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动选派跨境电商专员进行授课,通过开展跨境电商平台理论、货物申报及实操、贸易术语、电商逻辑等课程,详细讲解跨境电商法律法规、国际物流、海外支付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新生了解跨境电商企业运转模式和技术,为将来的实习就业带来更多选择。
“订单班培养模式可有效协助外贸企业培养扩充跨境电商人才后备军,加快企业人力资本增值,为企业后期招引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贵州跨境电商产业园总经理赵周亮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充满信心。
“实践式”输出
体验跨境电商全链路运营
根据高校培养方案和框架协议,校企合作单位每年11月份前报送次年人员需求计划,高校每年选派一定数量指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园区企业顶岗实习并发放实习补贴,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跨境电商企业工作环境,熟识跨境物流、报关报检、跨境支付、出口退税等操作程序。今年6月,通过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开设店铺、确定销售渠道和产品、处理订单和售后等方式,吸纳贵州商学院48名在校生到贵州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实训基地实习。
“我现在才知道报关工作有多繁琐,需要经过整理核对当天单据、扫描报关所需单据、检查核对相关单据等流程,必须要足够耐心、细心。希望毕业后我也能从事报关员这一岗位,真正当好企业的‘海关经纪人’。”贵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丁柯文干劲满满地表示。
“擂台式”比拼
扩充人才储备渠道
搭建比赛平台,培育行业人才,是贵阳综保区发展跨境电商的一项措施。
自获批“贵阳市跨境电商人才示范基地”以来,贵阳综保区充分发挥园区政策优势,配合市级部门共同启动“政校企”三方参与的跨境电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着力打造“练兵场”,培养“潜力股”。通过组织专业导师与选手“结对”,为省内高校电商学子提供创新创业辅导,让“直播间”成为“竞技场”,选手们变身“带货达人”,8分钟现场模拟跨境电商实战场景,竞逐“最强卖家秀”,进一步提高参赛者跨境电商运营和营销水平,参与赛事的企业可优先获得人才对接资源。
“比赛时有些紧张,发挥不是太好。”来自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选手杨再花赛后坦言,参加比赛是因为喜欢主播这个职业,希望能锻炼自己,为家乡“黔货出山”事业贡献力量。
“共享式”助力
打造区域创孵闭环
“软件设计、平台搭建、货源供给、带货直播等所有电商相关服务都可以在跨境电商产业园内实现,真正做到创客互联,平台共享。”贵州星途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惠说。
通过专业孵化机构结合本地供应链的孵化方式,积极与贵商易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星途通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打造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器”,以低成本、快速高效的方式将园区优秀的产业链资源整合传导起来,持续链接更多优质跨境电商平台,共建数字贸易“人货场”,着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真抓实干的创业孵化平台以及“前端孵化+创业指导”的“双引擎”服务模式,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下一步,贵阳综保区将加强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进一步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架设“项目化教学、岗位化实践、实战化比武、市场化孵化”四层递进式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不断提升产才融合吸附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