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连线|3月LPR均与上月持平,年内还有下行空间吗?

证券之星 张璠 2024-03-20 21:27  阅读量:12955   

3月LPR均与上月持平

3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于20日公布。其中,1年期LPR利率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均与上月持平。3月LPR报价不变是否符合市场预期?为何“按兵不动”?来听听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张丽云的解读。

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张丽云:在2月LPR报价大幅调降之下,3月LPR报价不变符合市场预期,短期将维持稳定。3月LPR报价“按兵不动”,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

一是3月MLF利率维持不变,LPR报价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MLF利率作为LPR报价的锚定利率,其变动会对LPR报价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而在稳汇率外部压力和国内经济企稳向好迹象显现等考量下,3月MLF实现“平价缩量”续作,也使得本月LPR报价调降的概率大幅降低。

二是2月LPR报价已实现大幅下调,银行净息差延续承压,短期无再度下调的空间。2月5年期以上LPR报价大幅下调25个基点至3.95%,报价加点创出最大降幅。伴随此次报价大幅下调及后续重定价效应,容易形成诸多超低利率贷款,会进一步加大银行息差收窄压力,影响银行经营稳健性。而监管数据显示,2023Q4,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69%,同比和环比分别收窄22bp和4bp,创出历史新低。后续,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态势短期难以改变,进一步调降LPR的空间也在缩窄。

三是近期银行市场化负债成本小幅上行,存款定价竞争激烈,LPR加点下调进一步受限。3月流动性虽总体稳健偏松,但仍存一定扰动因素,近期资金利率和同业存单利率小幅上行,同时年初以来银行间存款竞争加剧,负债成本整体上行,也进一步削弱了报价行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LPR调降空间或将收窄

张丽云:后续若政策利率调降,则LPR报价仍存一定下行空间。当前政策利率持稳,但后续政策性降息的必要性仍在。一是利率中枢整体下移,需进一步强化利率协同。5年期LPR大幅调降后,贷款利率加快下行,并将带动整体利率中枢下移。在此背景下,也将倒逼政策利率相应跟进,以实现各类利率之间的协同联动。

二是有助于避免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若政策利率中枢迟迟不下降,在市场利率带动下,货基等收益高于存款利率,或将导致银行吸存困难,流动性或会出现一定问题。

三是需降低实际负债成本,激发融资需求。考虑到当前通胀整体低迷,实际利率仍处高位,不利于实体有效融资需求的修复,需要通过降息来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扩大融资需求,激发主体活力。

四是当前外部掣肘减弱,内部也存多重需求。海外经济加息周期步入尾声,降息提上日程,人民币汇率掣肘因素相应弱化,为货币政策操作预留出一定空间。同时内部有效需求不足和预期偏弱,也有促进物价回升、推动风险化解等现实需要。

若降准再度落地、政策利率调降,则会带动市场利率、LPR报价进一步下调。但“统筹兼顾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健康性”的要求下,后续LPR调降的空间也在收窄。不过,为维持银行稳健可持续经营,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可期。

LPR年内能否再次调降

自2月非对称下降以来,年内LPR报价是否会再次调降吗?调整空间会否收窄?一起来听一听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的分析。

推动 LPR下降不具备紧迫性

董希淼:从LPR变动情况看,2月LPR已经大幅度下降,政策效应正在显现。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比上月大降25个基点,创下历史最大降幅,传递出货币政策加码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和预期。

从社会融资成本看,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推动LPR下降不具备紧迫性。《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5%,较上年同期低0.22个百分点。从银行息差水平看,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已经下降至1.69%,首次跌破1.70%的关口。在这种情况下,本月两个期限LPR保持不变,与本月MLF利率未变保持一致,有助于缓解银行息差下降压力,增强银行体系发展稳健性。

年内 LPR仍有下降空间

董希淼:预计下一阶段,央行将降低MLF利率等政策利率,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继续推动LPR有序下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2月20日5年期以上LPR大幅度下降之后,年内LPR仍然还有下降的空间,预计两个期限LPR将有10基点到15基点的降幅,具体降幅取决于银行资金成本变化情况以及宏观经济恢复进程。总体而言,无论是政策利率还是市场利率,无论是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下一步都还有下降的空间和可能。

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约7%,还有继续下降的必要,降准仍然是货币政策的未来可能选项。展望未来,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在结构上加强“精准滴灌”,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以更大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为宏观经济恢复回升和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应如何发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聚焦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展望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重点和方向是什么?可能用到哪些政策工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为我们带来他的分析。

货币政策逐步转向引导物价温和回升

王青:首先,降息降准都在工具箱内。在房地产行业处于调整过程的背景下,居民消费不振现象会再持续一段时间,这就意味着宏观经济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还会比较突出,需要货币政策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另外,今年CPI会持续处于偏低水平,年中前PPI同比将延续负值,当前计入物价因素的企业和居民实际贷款利率偏高。接下来有必要通过下调政策利率引导名义贷款利率较快下行,缓解实际利率上升压力。我们判断,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的重点正在从防通胀转变为引导物价水平温和回升。这是今年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一个重要内涵。

可以看到,央行领导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明确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在7%,后续仍然有降准空间”;“价格上继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都意味着未来还有降准、降息的空间。

央行或将增加结构性货币政策额度

王青:其次,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会受到进一步倚重。当前地产、城投两个主要行业都处于调整阶段,信贷需求收缩,并且正在偿还存量贷款,这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信贷总量增速。而当前政策面的重点是盘活以上存量贷款,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五篇大文章”。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可适度淡化对信贷、社融总量的关注,重点观察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对重点领域有效需求的满足程度,其中包括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等的增速。这是今年货币政策“精准有效”的具体体现。我们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央行有可能增加现有相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额度,或创设新的政策工具。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制作:蔡于恬

摄影:李群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曾昭发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