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互利共赢:国外智库这样谈“一带一路”

网络 刘洋 2019-02-17 05:56  阅读量:14281   

  促进贸易绿色发展互利共赢

  ——国外智库眼中的“一带一路”关键词

绿色发展互利共赢:国外智库这样谈“一带一路”

  2018年竣工通车的坎帕拉至恩德培高速公路,由中国交建负责设计施工,是乌干达第一条收费高速公路、第一条设计建设均采用中国规范和标准的高速公路。这是2017年9月8日航拍的该高速公路。新华社发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4月在北京举行。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接受。近期,多个国外智库发表研究报告,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及前景,赞赏“一带一路”倡议为地区发展及全球治理带来的重要影响。

  修路致富

  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国际事务与外交战略研究中心2月10日发表《新丝绸之路带来的贸易效应》,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将带来的显著贸易效应。报告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明确目标是加强欧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政策协调。“一带一路”建设包括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支柱提出。具体说,“一带”把中国同中亚、南亚、欧洲连接起来;“一路”把中国同东南亚、海湾国家、东非、北非、欧洲连接起来。目前“一带一路”已确定了新亚欧大陆桥等六条经济走廊。

  报告使用地理和经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在贸易影响,首次评估了新的和改善的“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倡议国家贸易流动的影响。报告指出,计量经济学分析的结果证实,贸易时间与贸易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交易时间减少一天,会使“一带一路”倡议经济体之间的出口平均增加5.2%。此外,对于作为生产过程投入的时间敏感产品来说,交易时间尤为重要,这表明在全球价值链存在的情况下,缩短运输时间是关键。报告发现,减少边境延误、向各国提供更好的市场准入以及签署更深入的贸易协定,将放大由于新的和改善的运输基础设施而缩短贸易时间带来的贸易影响。

  报告将回归分析的估计与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的结果相结合,以量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在贸易影响。最高估计是“一带一路”倡议将使贸易总额增长4.1%,这假设所有产品的交易都可以相对容易地改变运输方式从而利用改进的运输线路;最低估计是,假设产品不能改变运输方式,贸易增长2.5%。“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影响在各个国家和不同部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预计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亚和西亚国家以及对时间投入敏感的产品(如化学品)将实现最大的贸易改善。与基础设施改善相辅相成的贸易制度改革,如深化贸易协定或改善市场准入,将分别推动贸易增长7.9%和12.9%。

  增长与绿色兼得

  美国大西洋委员会网站2月13日发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绿色发展?》。报告援引在阿布扎比举行的大西洋理事会2019年全球能源论坛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专家的观点指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初见成效,给急需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地区带来了许多益处。

  与会的巴基斯坦金融服务公司JS集团的顾问、巴基斯坦前驻美国大使阿里·西迪基表示,5年前,“巴基斯坦正遭受大面积停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挑战”。但在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密切接触后,“力部门和公路领域已经获得了大量投资,中国很快将在铁路领域进行新的投资。”一旦这一切完成,巴基斯坦所有的基础设施短缺情况将会终结。

  报告写道,沙特水项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帕迪·帕德曼纳森表示,随着亚洲经济持续增长并试图将数百万人从贫困中摆脱出来,“每年1万亿美元的资金需要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而其中一半的资金需要投入到能源使用中。”为了实现如此高的支出水平,亚洲各国“需要能够在25年或30年内为其提供资金”,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

  在这份报告中,花旗银行董事总经理、环境融资和可持续发展总经理兼全球主管迈克·埃克哈特说,中国可以提供高风险长期贷款,而大多数私营银行却无法做到,尽管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可能更喜欢私营企业提供资金和发展。“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经济增长的大好时机。我们欢迎中国资本的加入。”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俄罗斯、高加索和中亚地区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主管艾达·西迪科娃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在启动亚洲急需的基础设施支出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西迪科娃解释说,“一带一路”倡议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0%,如果这些国家继续保持目前的排放水平,那么到2040年,“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预计将消耗掉《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所列“碳预算”总额的近三分之二。

  沙特水项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帕德曼纳森对亚洲吸收更多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很有信心,他在报告中表示:“直到最近四五年,亚洲地区的可再生能源才变得引人注目,具有成本竞争力。”他的公司目前“新增(力)产能的一半以上”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

  互利共赢让许多国家最终选择合作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2月14日发表报告观察到,在一些国家,政党在竞选时批评中国,然而掌权后最终却与中国政府签署了新的协议。

  报告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尊重其国家主权和尊严、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加强民心相通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中国的项目太有吸引力,让人无法拒绝。中国的大型项目提供了很多机会,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斯里兰卡为例,斯里兰卡的贾夫纳项目最初是交给一家中国公司的,因为该公司提出他们可以在比其他国家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价格重建受损的基础设施。斯里兰卡新政府对中国的许多项目都给予了政策鼓励,从波隆纳鲁瓦的新医院到斯里兰卡高等法院大楼的翻新,再到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开发,等等。

  其次,中国的做法有别于其他大国。在非洲,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继续反映在教育、大众传媒、文化和意识形态,这勾起了土著居民对于殖民统治的糟糕记忆。现在,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继续遭到强烈的抵制。印度同样因为如此在邻国造成了怨恨和不满。这些国家希望被视为是拥有自己机构的主权国家,而中国满足了他们的希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