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沈彪这一年
脚步不停 思考不止——全国人大代表沈彪这一年
新华社上海2月21日 题:脚步不停 思考不止——全国人大代表沈彪这一年
新华社记者郭敬丹
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后,沈彪更忙了——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全国人大代表也意味着新的责任:不仅要为村民代言,还要将目光放得更远,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职。
沈彪是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我一直在农村,对农村很有感情。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村‘地覆天翻’发展的全过程,我心里再清楚不过了。”沈彪28岁起担任北管村村支书,30多年来,带着村民先“治穷”再“治乱”,到如今日子“啥都不缺”,他要操心的关键词变成了“品质”“宜居”——“总之就是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对于33年的村支书经历,沈彪履职全国人大代表只有一年。但是,对农村情况的熟悉,也让他对农村百姓呼声格外敏感,这也成为他履职的基础。
“我从来不喜欢坐在办公室,老是要到村子里去走走看看。”“坐不住”的沈彪让调研成为他的“日常”。除了在当地调研,沈彪作为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还参与了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对口帮扶工作展开的立法调研。调研组分赴北京、新疆、青海、云南等地,调研了4个地州、市,6个县级市、镇,3个乡村,31个企事业单位,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这些调研,也让沈彪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美丽乡村建设也动着更多脑筋。其中,与老百姓品质宜居密切相关的翻建房屋问题让沈彪格外上心。
“村民对翻建房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目前,上海很多郊区农村房屋大都是三四十年前建造的了,一些房子不夸张地说真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沈彪说,农村富了,百姓要品质、要宜居,翻建房子是大问题。“我们要让农民住着有自豪感。”
同时,沈彪深知,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房子本身的美丽,更重要的是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服务的提升。“不然,花了大价钱翻好了,周边环境依旧脏乱,精神文化需求依旧得不到满足,活动阵地缺乏,安全系数不高,村民感受不到生活品质的提升。”
因此,沈彪关注的是,要结合农村实际、参照城市标准加快道路、桥梁、绿化、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供水质量、增强供能级、实现全面供气,合理增加社区商业、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让居住在农村的百姓也能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品质。
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沈彪带去了村民的心愿: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帮助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沈彪还专门在小组审议中就此发言,希望财政资金向郊区倾斜,进一步推动各类公共资源的建设。
“今年,我还会继续关注美丽乡村建设。”沈彪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