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厂房里的“头脑风暴” 全国人大代表周清和采访手记

网络 刘洋 2019-02-24 12:52  阅读量:15256   

  新华社长沙2月24日 车间厂房里的“头脑风暴”——全国人大代表周清和采访手记

  新华社记者阳建

  初春的湖南,寒意不减。佩戴证件、拿上纸笔,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新春上班伊始就一头扎进了株洲田心的车间厂房。

  他,是为了人大代表履职而去,为了心中的制造强国梦而去。  

  位于湖南株洲的田心小镇,被誉为“中国力机车之都”。在这里,从整车生产到重要零部件供应,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全球顶尖专家20分钟内就可完成集结。从提出需求到解决难题,或许只有一杯咖啡的时间。

  周清和在田心工作生活了30多年,每天都在与各种轨道交通装备打交道,力机车、城轨车辆、动车组、磁浮列车,搞研发、拓市场、立形象、树品牌……他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让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周清和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感受与代表履职结合起来,“想得更远,思考得更深”。核心技术怎么攻克?关键瓶颈如何突破?能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了给求解中国制造之惑建言献策,周清和决心去科研与生产一线“访问题、求建议、找答案”。

  整车厂、核心零部件厂、配套厂,国企、民企、混合制企业,成熟型、创新型、初创型……他精心选择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直奔车间流水线,就地进行一场场“头脑风暴”。

  “我来车间,不是参观,而是专门来收集你们的集体智慧,也是来为你们排忧解难的。”周清和每到一地,都要求调研对象“说真话、讲实情、谈干货”,大多时候就在车间厂房,围着机器,现场研讨生产制造的共性难点、技术改进的突破点、研发创新的普遍性障碍……

  “要抓住未来高速磁浮、超高速磁浮的机遇,做好技术储备”“铁路智能化发展,要求中国轨道交通必须突破信号领域的瓶颈”……在履职过程中,周清和频频与调研对象进行互动,笔记本上的记录密密麻麻,不时画圈、划重点。

  “一起碰头,一群人头脑风暴,可以相互启发思考,使调研更有质量、更有价值。”周清和说,调研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人大代表只有不断巩固学习,提高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职建言,才能使提出的建议更有针对性。

  “我们不仅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还要实现技术引领。”周清和对国内外进行全面调研后认为,中国制造在国外遇到了一些门槛,很大程度是因为关键创新太少了、太慢了,因此他十分关注全国创新资源的共享问题。“让创新‘串联成珠’,才能有竞争力,才能应对外部冲击。”

  汇聚行业高端创新领军人才、整合行业创新机构资源、构建最广泛的创新统一战线、打造行业最全的创新产业链……周清和在不断积累的调研中,日益形成了对实现制造强国梦的新思考。“中国有句老话,人多力量大,将来会把更多精力投向人大代表履职,不负人民嘱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