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 深化供给侧改革

网络 刘洋 2019-02-25 06:40  阅读量:15676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首先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结构优的产业往往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经济资源优势,并能够与地域生态环境相适应,表现出较强的生存力和竞争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结构的结构弹性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和结构开放效应,从而推进该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从国际上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改革、需求拉动、政策推动等措施,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再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给结构逐步调优,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显著增加,但农产品供给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农业区域布局和资源禀赋不匹配、粮经饲结构不合理、产加销脱节、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不足等。如,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供求相对宽松,但存在结构性供给过剩,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不足;棉花、食糖等产业存在严重的国内外价格倒挂,高品质牛羊肉、奶类、果菜等产不足需。从产业结构高度化看,大企业、大品牌少,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农业整体质量效益不高。

  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上下更大功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切实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必须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要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繁育,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实现“藏粮于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改善粮食烘干、储存等设施设备条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现“藏粮于民”。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必须坚持市场导向。要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生产。其中,农业龙头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敏锐的主体,能及时准确捕捉市场新需求、发现新需求。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价值链与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龙头企业向园区集群集聚,打造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需要增强产业多样性。产业多样性有助于乡村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满足居民不同需求,有助于实现有机循环经济,更符合乡村特点和农民需要。要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调整优化粮经作物生产结构,通过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奶业振兴行动等,扩大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为标准,加快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