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一个“零工业”县的“留”与“不留”

网络 刘洋 2019-03-01 20:08  阅读量:11974   

  首发:3月1日《新华每日讯》调查·观察周刊

  作者:新华每日讯记者陶明、强晓玲、姜辰蓉

“零工业”留下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引来游人激活旅游业,旅游业又带旺特色种养业,串起一条脱贫富民的全产业链——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留坝找到了转化媒介

  

秦岭深处一个“零工业”县的“留”与“不留”

  秦岭腹地的留坝县城全景(资料)。大片的绿地将小城装扮得分外美丽。记者陶明摄

  冬夜,踏着老旧的青石板,秦岭深处一条老街两侧的木质老屋纷纷掌灯,咖啡的阵阵香气从书吧里溢出。

  杂货店里,居民李叔悠闲地看着视。老供销社还是20世纪50年代的样子,但里面已改造成风尚简约的青年旅社。拐出老街,穿城而过的北栈河两岸灯火阑珊,一旁的影博物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留下的老影院。

  “留坝,留下吧!”温州人谢国林真的留下了。“来这里数星星、看月亮!”号称已是“留坝人”的谢国林仰头说道。只见一轮明月挂在老城墙的门楼上,纯净、美好。

  

秦岭深处一个“零工业”县的“留”与“不留”

  秦巴深处的陕西省留坝县青山绿水,旅游是主导产业,美丽的紫金河穿城而过,昔日荒芜的120余亩河滩经过近几年的整修,已因地制宜播种上了适宜高海拔生长的花卉(资料)。鲜花将宁静、整洁、清凉的小城装扮得分外妖娆,吸引着旅游者纷至沓来。记者陶明摄

  “留”什么“不留”什么,留坝的选择题

  被山间明月映照的,更有花海,民宿,菌菇大棚、散养的鸡场、漫山的蜂箱以及紫柏山高山滑雪场、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木工学堂研学基地,山间骑行训练营地……

  在秦岭深处的这个小县,谢国林是留下来追梦的众多外来者之一。

  用谢国林自己的话说,他“在最美丽、最幽静的地方休息,诗意地栖居在老街”。作为留坝老街书吧项目的负责人,谢国林还合伙经营着留坝的多个文旅、民宿项目。

  有意思的是,如果要用一个“关键字”形容这个背秦川、面巴蜀的古县,首选的就是“留”——

  留坝,得名于“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在这里功成身退,并给这里留下一座张良祠;留坝,有一条“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寒溪河,留下一段“若非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的“留人”佳话。如今,这个西安及周边地区的“绿肺”和“夏宫”,这个以“22℃夏天”闻名的地方,每到夏季,会留下众多消暑的度假客。

  事实上,作为陕西脱贫攻坚主战场秦巴山区贫困县之一,“留”什么“不留”什么,始终是留坝谋发展的必答题:是留下绿水青山?还是留下采矿企业?

  从2011年开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留坝在“留”与“不留”的问题上交出了漂亮答卷:绿水青山,坚决留住;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不可恢复性破坏的矿业开发,坚决不留!

  经过几年的努力,留坝把矿山都关了,把风、生物质发、小水都停了。除了农产品加工,留坝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围绕“旅游一业突破”战略,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和绿色种养业,让百姓共享绿色发展红利,这个秦岭深处的“零工业”县走出了脱贫富民的绿色发展新路。

  

秦岭深处一个“零工业”县的“留”与“不留”

  留坝县城老街一角(资料)。记者陶明摄

  把总投资10亿的项目“挡在门外”

  “绿水青山是我们必须永远留住的宝贵财富。凡是有污染的企业,包括水等可能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能进入留坝。”说起留坝的“留”与“不留”,县委书记许秋雯的回答干脆利落。

  20世纪80年代,留坝靠“伐木头、挖石头”,也曾有过短暂的繁荣。很快,林被砍秃了,山被挖烂了,水被搅浑了,搞丢了自己的最大资本,留下满目疮痍,留坝却贫困依旧。

  痛定思痛,留坝人渐渐醒悟:毁生态卖木头和石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仅换不来富民强县,还遗祸子孙。

  一方面是生态自觉,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保一江清水送京津,留坝作为水源地,面临严格的水质要求,谋发展必须把生态保护作为前置条件。为此,留坝建立“环保第一审批”和“一票否决”制度,把生态保护作为各镇和各单位年度考核的首要指标。

  2012年,留坝拒绝了这个山区小县空前的“天价”大项目——紫柏山风力发项目。“那可是一个总投资10个亿的项目啊!当年留坝全县的GDP也不过8.78亿。”许秋雯说。

  风景秀丽的紫柏山,是与华山、骊山齐名的陕西名山。山顶的天坦群落,风力强劲,是发展风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一开始,不少人以为这是个清洁能源项目,但也有人提醒“清洁能源”与“生态环保”不能简单画等号。于是,“风力发项目”的现场调研会开到了紫柏山顶。

  一听介绍,与会者意见惊人一致:“这个项目不能做!”

  原来,这个项目要在每个山包上竖一个风机,每个风机都要开挖一个占地两亩且能装下混凝土基座的大坑,还要在紫柏山顶修一条宽8米的路,将风机整体运送上山。先不说对海拔2200米以上亚高山草甸的景观破坏,仅紫柏山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土层最厚100厘米,最薄不过60厘米,一旦破坏根本不可能再恢复。

  想在留坝搞的项目还真不少。在紫柏山风力发项目论证的同时,另一个生物发项目也在论证,一家发企业看上了留坝满山遍野的树木。

  带着“生物发”未必“生态”的疑虑,县委、县政府组织干部入户调研。有群众反映,如果这个厂投产,每天要收购80辆大卡车的木材做燃料,“几天就把我们的山砍秃了!”大家一听,又是一致反对。

  就这样,凡与“生态立县”不符的项目,都被留坝坚决拒之门外。同时,留坝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从源头上限制企业在留坝境内探矿采矿行为,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上百家淘金、采砂采石和开矿等企业,从源头上根治破坏生态行为的发生,实现了“零工业、零排放”。同时,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和绿色长廊建设,森林覆盖率达91%,空气、地表水等多项指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每立方厘米3万个以上,使留坝成了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连续3年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单。

  

秦岭深处一个“零工业”县的“留”与“不留”

  读者在“留坝书房”阅读图书(资料)。在留坝县城的老街上,有一座由老四合院改建成阅读空间的“留坝书房”。记者陶明摄

  旅游带动全产业融合发展

  常言道“无工不富”,留坝选择了“零工业”,岂不是选择受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零工业”留下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引来游人激活旅游业,旅游业又带旺特色种养业,串起一条脱贫富民的全产业链——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留坝找到了转化媒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