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创新 基础研究“单打”变“团体赛”

网络 刘洋 2019-03-04 04:32  阅读量:12379   

  “没想到,我们的研究成果被北京和河北省认可和应用!”春节刚过,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展思辉教授一脸幸福。他从天津市科技局承接的名为“南水北调来水对受水区地表水中细菌迁移附着行为影响”研究课题不仅顺利通过了京津冀三地专家团的联合审核,同时还被北京和河北省两地认可采纳……改变,得益于京津冀三地科技部门在基础研究领域主动求变,抛弃“门户之见”,携手前行。如今,京津冀三地的基础研究一改以往“单打独斗”,变成了“团体比赛”,越来越多基础研究项目中都活跃着三地科研人员的身影。  

  首批基础研究合作专项结硕果

  南水北调水对白洋淀和雄安新区生态建设有何影响?调水带来的外来生物对密云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动有何改变?调水对受水地的水环境建设和保护有何促进?近日,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第一批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南水北调对京津冀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项目验收会在天津科技局举行,三地科技部门共同组织专家对三地2015年共同支持的“南水北调对京津冀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专项项目进行验收,13个课题进行现场验收。

  “这是京津冀三地首个共同支持的基础研究合作项目,项目成果非常喜人!”天津市科技局基础研究处处长金双龙兴奋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基础研究虽然很多项目课题具有共性,但受隶属关系和经费来源等因素制约,以往京津冀三地的基础研究‘老死不相往来’,三地一直都唱‘独角戏’,造成了不少研究项目重叠,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京津冀三地作为共同受水地区,在基础研究领域首次共同携手推出南水北调专题,围绕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机制部署研究,这一尝试,获得了三地科研人员积极响应,吸引了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科学研究院等多家中央单位科研人员的参与。三年来,三地科技工作者通过促进学科交叉开展合作,协同创新,如今结出了累累硕果,项目验收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杨路华教授说:“这批项目组织三地科研资源强强联合,通过验收情况来看,各研究项目都达到并有部分内容超过预期目标,很多研究成果都得到切实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打破管理机制条块分割

  数据显示,京津冀作为全国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汇集了全国1/4以上的高等院校、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以上的两院院士、1/4的留学人员,基础研究氛围相对浓厚,协同创新空间很大。2015年,京津冀协同创新首批基础研究让三地的科研人员第一次尝试跨省市共同探讨一个主题。对此,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志国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批研究主题选择的是与京津冀三地发展迫切需求相关的课题,借共同研究课题的机会,三地科研资源终于实现了整合利用,也让三地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尝到了甜头,找到了新的科研合作发展路径。

  近两年,三地先后共同组织实施了“京津冀一体化城际铁路系统发展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智能制造”“精准医学研究”3个专项。3年多来,三地已共同资助基础研究项目48项,部分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自2019年起,三地的医学专家将密切合作,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代谢性重大疾病等开展“精准医疗”的专项基础研究。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促进研究合作,保障项目顺利进行,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还逐步完善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组建了基础研究联合管理机构和专家指导组,建立起了涵盖三地,拥有4000人的专家库,在项目实施中,还不断探索新模式推动专项组织实施。如今,三地的基础研究合作形成了统一组织、统一申请、统一评审、统一立项、统一管理成果共享的“五统一”模式,围绕三地共性问题和需求,打破管理机制的条块分割,共同营建三地区域创新的基础研究“朋友圈”。

  相对“冷清”的基础研究火了

  2015年8月,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给相对“冷清”的基础研究添了一把火;如今京津冀三地从基础研究项目逐渐走出了“坐冷板凳”的窘迫,呈现出了越来越火趋势。“600万支持资金,竟然有206个项目竞争者!”金双龙告诉记者,2018年的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一推出就受到了空前关注,而记者从刚结束的2019年度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研究工作协调会上也获悉,今年三地将合作项目数量比去年增加了20项,预计支持项经费可比2017年翻两番,达到1200万元以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红接受采访时说:“北京拥有的科研机构和人才数量众多,而津冀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需求旺盛,为研发提供了方向和思路。京津冀协同创新基础研究,就要凝聚三地优势科技资源,合力解决三地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需求和共性问题。”

  今年,京津冀三地科技管理部门还将进一步深化协同机制,争取形成高效联合管理机构,推动基础研究专项探索新模式,以不断深化实质性合作研究,促进基础研究合作和成果对接,提速基础研究成果在三地共享与转化。对此,天津市科技局局长戴永康接受采访时说:“京津冀三地围绕共性问题和共性需求,变‘单打’为合作,有效弥补了国家专项解决区域需求深度不够等问题,将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在基础研究合作领域向纵深发展,促进成果在三地的共享与转化落地,从而更加有力的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本报记者 孙玉松)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