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在绿中楼在园中街在景中

网络 刘洋 2019-03-07 07:28  阅读量:11369   

  春寒料峭时节,兰州新区2号湖,王德富和老伴儿逛了一上午还嫌不够……

  老王家住兰州新区秦川镇西昌村,但他有事儿没事儿就“进城”转转。“有山、有水、有景,咱新区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过去春季沙尘暴多。这两年,风还有,但沙尘没了。”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王德富感受最真……

  “新区西北方向,在东一干渠、东二干渠两侧,我们建设了总面积1万多亩的防护林网;东边水秦路沿线,建设了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2公里的景观林带;东南片区,是封育区域。”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党委书记孙敏毓介绍说,早在2012年新区成立之初,国家发改委就将新区北部防护林网和南部林业带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经过多年持续建设,风沙扬尘已不多见。”

  2017年以来,兰州新区累计投入各类生态建设资金30多亿元,坚持把山水林田湖草当做一个生命共同体综合施策,秉持“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的重要理念,扎实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在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东门的一处小山包上,工作人员对脚下开始返青的野草如数家珍:“这是高羊茅,那是黑麦草,还有早熟禾,都是冷季性草。”过去一说到绿化就是栽树,其实在西北一些干旱少雨地区,种草更符合当地实际。“这些草,用水量少,比树木更易成活,能够有效起到水土保持作用,且成本比种树要低。”

  兰州新区地处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接过渡地带,大部区域是黄土山丘。雨水留不住,土壤不能保墒。过去当地采取传统的水平沟和鱼鳞坑方式造林,难度大、成本高,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生态成效却不明显。近年来,兰州新区以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修复与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为目标,通过工程手段对原有地貌进行修复,推动耕地、林地、草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弯变直。在兰州新区纬十六路南侧坡体景观生态复绿项目现场,一只“凤凰”正巍峨挺立,不时有游客来拍照留念。俯视脚下,各种不知名的野草正透出依稀可辨的青绿色;抬眼望去,一大片平坦的开阔地被厚厚的草丛所覆盖……“这里过去也是高低不平的小山丘,水土流失严重。”兰州新区农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土地平整之后,又采取了降盐、降碱、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熟化”措施,以增强土地地力。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累计完成修复面积6.2万亩。“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兰州新区农投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当地多形式开展绿化,先后种植了桃树、杏树、核桃等适合新区生长的经济林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兰州新区大力建设水生态循环示范区,在“引大入秦”工程基础上,着力构建“上蓄下引、湖库连通、丰枯调剂、环境优美”的现代水网体系。离2号湖百米之遥的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水流淙淙,水鸟嬉戏……“我们把现有湖库连接打通,在同一供水线路上形成多个备用水源,还配套建设了景观水系,既把降雨充分合理调蓄下来满足城市绿化用水需求,又为老百姓提供了休闲游玩的去处。”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张爱明说。

  建成区绿地率由2011年不足5%增加到如今的35%,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00天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100%……一个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正在崛起!“我们将继续蹄疾步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城在绿中、楼在园中、街在景中的绿色生态体系。”兰州市委常委、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表示,新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新区。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07日 05 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