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墨子沙龙热议“基因编辑手术刀”:未来是喜是忧?
山阴新闻网讯上海3月10日 (郑莹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主办的公益科普论坛墨子沙龙“见微知著——基因·生命·人类”10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基因编辑手术刀”的未来引发科研人员热议。墨子沙龙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倡导主办的公益性大型科普论坛,沙龙邀约近百名前沿科学领域的中国国内优秀科学家,力图打造以上海为中心,影响力覆盖全国的高端前沿科学普及论坛。
人类开发出基因编辑技术,它像一把“手术刀”,可以对基因进行“裁剪缝合”。现在人类有约7000种罕见病,科学界尝试用基因编辑去解决罕见病的难题。科研人员喜的是,这项新技术有助治疗疾病。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仇子龙介绍,基因治疗已经“起航”,10多年前人类还束手无策的一些疾病,现在已有治疗对策,也出现了一些基因治疗药物。
他表示,基因治疗在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等方面取得成效,比如脊髓性肌肉萎缩症,患病者的全身肌肉萎缩,之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在通过基因治疗方法,可以“关掉”缺陷基因。
但科研人员也担忧新技术是否会成为悬在人类命运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基因编辑确实有助人类解决疾病问题,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开始修改基因让自己更健康、更聪明、更长寿,人类社会是否会进入一种高度定制化、比较危险的状态?”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立铭如是说。
他进一步举例说,比如,现在很多人认为“胖不好,瘦好”“双眼皮比单眼皮好看”,“如果有一天将这些审美附加在基因编辑技术上,会不会导致人类把基因改得差不多,而破坏基因的多样性?”
他主张,人类要非常审慎地对待基因编辑,参差多态才是人类的本源。
尽管基因编辑技术已有一定发展,但科学界还在探索这项新技术的完善之道,其未来之路尚远。就在本月初,中国科学家主导的一项与基因编辑检测有关的新技术——“GOTI”技术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上发表,这项研究检测出一些以往未被发现的基因编辑脱靶问题,让业界重新审视了技术风险,以开发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大的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尽可能降低风险,让病人真正受益。(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