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王建国:“短视频热”有助抬高纪录片声势
(两会访谈)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王建国:“短视频热”有助抬高纪录片声势
山阴新闻网讯3月10日 题: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王建国:“短视频热”有助抬高纪录片声势
山阴新闻网讯记者 杨程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中央广播视总台纪录片导演王建国10日在北京表示,全民参与短视频的热情有助抬高纪录片的声势和影响。
“当一个人观看短视频发现了有意思的内容、想进一步追踪,那他就需要纪录片了。”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当天的小组会后,王建国接受了山阴新闻网讯记者采访。
他认为,短视频对纪录片发展有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观众短视频看得多容易变浮躁,对于较长时间的影片会不耐烦。另一方面,大量用户参与拍摄短视频,平均水准会提高;许多短视频内容为纪录片工作者深入开掘题材提供了线索。
在王建国看来,短视频传播依靠各类便捷的移动平台,不可否认比纪录片获得了更广泛受众。但纪录片对社会生活有更深刻的观照,既表现主旋律、也关注社会矛盾、还展现大自然之美。纪录片工作者只有“根植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才能拍出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说不定以后,喜欢看短视频的年轻人中也会出现优秀的纪录片导演”。作为纪录片导演,王建国更为外界熟知的名字是夏蒙。现阶段,他正在拍摄反映长江流域文明、历史、文化、生态的纪录片《长江之歌》。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艺创作也应该要有新思维,勇于守正又要敢于创新。”王建国说,换一种角度看,30至50分钟的纪录片对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来说,显得过长了。“为什么不能制订10至15分钟一集的新标准呢?”
王建国透露,央视及一些地方频道已在此方面做出有益探索,试图以短视频的形式入手开发内容深刻的纪录片。他同时强调,短纪录片不等于短视频,好的纪录片可以如短视频一样碎片化传播;但碎片化的短视频却永远无法成为好的纪录片。这是“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他说,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和5G时代,无限增长的带宽一秒即可下载一部影,加之4K甚至8K的高清影像传播。纪录片工作者需要正视新挑战。
2018年,有多部国外的自然类纪录片在一些国内门户网站上线,受到广大观众追捧。王建国表示,相比于这些作品,中国自然类纪录片的创作“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他提到,自然类纪录片往往需要很长的拍摄周期,例如反映动物的生长和繁育、记录冰川的变化过程往往需要几年乃至十几年时间,这一类题材需要专业的队伍和长久的资金支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