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群众没说出来的话(一线行走)
很多时候入户调研,我更希望能听懂群众没说出来的话,琢磨出他们心里真正惦记的事。
第一次下队入户时,我与联系村工作组组长闲聊:“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就完成任务咯。”“小周,提高经济收入只是扶贫工作的一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咧。”组长说得很认真。当时的我,还不太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刚开始,我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认为贫困户最关心的应该就是收入,所以头几次入户,都单刀直入地为他们讲政策、填手册、算收入,可几次下来,发现有的群众对“算”收入并不太上心。
有一户户主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老母亲一个人在家。每次入户,老人家总说:“我一个孤家寡人,院子里种点小菜就能将就着过,不需要帮扶个啥。”起初我认为这是群众有抵触情绪,多去几次就好了;可几次三番下来情况仍然没有改变,急得我直挠头。
后来,我索性不提算收入、填手册了,去了就坐下来跟她拉家常。一开始,是她听我讲;后来,我主动把话题往她儿子的工作和生活上引,便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再后来,就成了她讲我听。老人家像是找到了亲人,家长里短的事都和我聊。一次,说起常年孤身在家的苦闷,老人不禁落了泪。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组长讲话的深意。
对于贫困户而言,精准扶贫的意义远不止经济上的帮扶,也在于精神上的慰藉;对基层干部而言,精准扶贫不仅是帮助贫困户提高经济收入、甩掉穷帽子那么简单,也是了解群众内心诉求、和他们交心的过程。
之后,每次走村入户,我都更多地跟群众唠唠家常,了解他们的切身需求和难处。
有一户贫困户,孩子在读职高,他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小周,现在读机电专业好找工作吗?”每次去他家,他都拉着我“出谋划策”。闲暇时间里我查找资料、多方打听,希望再次入户时能给他带去些好的建议。还有一户,户主想外出打工,苦于没有一技之长,就想学门手艺。我向村书记反映了这一情况,村里专门组织了一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我第一时间帮他报了名。
通过精准扶贫这座桥梁,我和群众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他们愿意把我当成“自己人”,欣慰之余,我也倍感压力。很多时候入户调研,我更希望能听懂群众没说出来的话,琢磨出他们心里真正惦记的事。
(作者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政府干部)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2日 11 版)
(责编:王仁宏、曹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